别的国家,跟他们有什么关系,而且国家还给他们补贴干这事,稳赚的买卖,谁会拒绝。
欧四国的访问用了十天的时间,返回北京时,谢源和孙茂带着大批的订单。谢源把国内几大著名公司的老总请到北京,有些事情是需要跟他们商谈。像是一些机械的生产就是带着严重的污染,哪怕他们再小心,再注意保护环境也无法避免的制造出了污染,环境保护并不是用罚款来解决。对谢源提出将生产车间放到国外,国内只进行组装,在迁移的过程中所有损失将由国家担负时,商人们的态度立刻变得不一样,“如果转到国外生产,国内就会有一大批的失业者,会不会引起一些不好的反响?”
☆、第 83 章
对如何安排失业者;谢源也头疼。谢源不记得当年下岗的人员后来做了什么;当年国家并没有扶持下岗者;全凭下岗人员自行创业;但现在却是不同;国家一定要保证下岗人员之后的安顿;不能让刚刚稳定的社会乱了套。搬移工厂的事却不成拖拉;谢源和现任的经济司长讨论之后;先开放个人创业优待政策,鼓励大家到国外做投资建厂。除此之外;国家拨地建起市场;像是服装批发市场;小商品市场,汽车配件城,商场,超市,电子市场等等,以促进国内一些工厂停工之后,这些人可以有事情做,毕竟华夏土地很大,人口很多,想要生存还是很容易的。
国家扶持政策一经出台,不少工厂里的工人们都跃跃欲试,自己做老板和给别人的打工意义完全不一样,重点扶持的还是南方,比起已经发展了几年的北方,南方更需要重点扶持,一些北方的手艺人便动了心思搬去北方。王一刀最先行动,将华夏厨艺学校办在了南方,几大菜系,西餐,日韩料理,面包点心等等,一次□付学费学会为止。王一刀开了先河之后,孔有力也在南方建立了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刘春功在南方建起经理人培训机构,文化部的负责人宣布在南方杭城建立世界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之前大批移民北方,现在大批的淘金者赶往南方,还有一些犹豫的人们在听到国家决定在沪,珠,广建立最大的贸易港之后,立刻去买了火车票。
南方的发展因为几个规划立刻火热了,人们活一世为的就是能丰衣足食,为了下一代能够更好的生活,现在的生活好了,孩子们读书都不花钱了,连看病都是国家帮忙出一部分钱,日子过得别提多好,现在奋斗一下,给孩子们多存些钱,也比在家里干呆着强。哪怕是去做建筑工人,赚的钱比工厂里工做的人不知多几倍的数。
也有一些人看出来国家就算再扶持南方,也不会把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