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去。”
“我下工都会去的。现在村里的人也去山上捡树枝摘野菜。”王珏说,“你要做枕头的话我叫家人捡柴时顺便给你多摘点。”
“好,谢谢。”年越想着枕头要做很多个,就应下来了。
“跟兄弟客气什么。”王珏摆摆手,然后两人吃完饭各自回归工作。
之后年越中午睡了一觉,下午不需要上工时,就戴着草帽,带上折叠板车和蛇皮袋,和王珏几个医院同事去山上捡枯树,顺便收点山上的野草药。这时山上的树还不许砍,但掉在地上的树枝有很多,还有人割地上干枯掉的野草或收集松针叶。这时候山上也有野果可吃,山捻子到处都有,可惜不能多吃,人吃多了就拉不出来。还有一种牛甘子,吃起来涩中带甘,村民们是用来腌制去了涩味才吃的,回味很甘美。这种牛甘子还是药食两种的植物,清热凉血,对咽喉也有好处,医院里的同事们是抢着摘的。
除此之外,大岗村附近的山上还有很多山板栗和山核桃,这是很久以前大岗村的村民们饿怕了,在周围的山上逐渐种下来的,当作是饥荒年代的一种补充粮食。后来这些东西当特产在城市里也挺有销路的,所以村民们一直保留下这些树林,没有改种其他经济效益更高的树种。十月的时候这类果实进入了成熟期,村委给了原住村民们一些工分补贴,就把这些山上的树木都包下来了,然后让村民们自己上山去采摘,谁摘到算谁的。
下午太阳烈度稍退的时候,村子附近的山头都是忙碌的人,外墙外面的一片山也是人,不止是大岗村的村民,还有邻村的人。年越和同事们一边收拾地上的树枝,摘树上的果实,一边感叹农村的好。要不现在这时候,人都想着回乡下呢。靠山吃山,这话听起来现在才觉得别有意义。
年越只顾着捡树枝,没有摘栗子和核桃。他家里有很多麻袋装着这类东西,都是族人送来给爷爷的。年越想想自家杂物房还没有堆满柴,就决定先把柴火捡够再说。温室房他们现在都种上了蔬果,还有多余的地就种土豆和花生。这温室种植技术村里人大多是摸索着来的,晚上学校有开班教这个技术,邵文柏自己去听过,之前也了解过一些知识,这温室怎么种他现在一手包办了,其他人还很忙,没什么空学。温室将来天气冷一定要烧柴,年越只能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村民们在山上为自家收集东西时都很和谐,没有人争抢吵架的,看来这风气真不错。
陈老教授在山上和他们一起捡柴时,也说村里的风气不错,大家都努力劳动,没什么乌烟瘴气的事,来这里真是来对了。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