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种了更多的树在广场周围。
村委们不是怕了广场舞大妈,而是觉得她们这时候多跳广场舞,也是有益人的身心健康的,这个可以为将来的医院减轻负担。
另外村里还有一大群吃货们,更多的是想着吃点好的喝点好的,邵文杨文柳兄弟就是吃货行业的翘楚。
这天晚上双胞胎兄弟说要用工分请家人吃饭,说是下馆子,就当是迟来的接风宴。年越听了挺奇怪的,这里哪有馆子,难道是农家乐?
结果是去村里的食堂二楼吃。
食堂里的伙食,主要是供给为建造避难基地一直忙碌的苦力员工们吃的,像建筑人员,工程师和物流车队之类,他们的家属还没有来齐,或家里的人也要上工,没空开伙。食堂里的东西也要花工分,听说虽然贵,但苦力员工们都吃得起。
年越跟着邵老爷子享受特殊待遇,平时吃得挺好的,他一直听说过村里食堂二楼不错,但不舍得浪费工分,就从来没去过。
结果一进去看,才发现这食堂二楼好得不得了,怪不得村民们有些也不在家开伙,经常吃食堂。还有双胞胎兄弟,晚上加了班后,跑去食堂吃完宵夜才回家。
食堂里像鸡鸭鱼肉都齐了,还有虾蚌之类的河鲜,都不是大锅菜,而是单独做出来的,一碟碟摆好,不像以前大学食堂里,一大盆一大盆的样式。除此以外,还有饮料水果,限量啤酒供应。
在食堂二楼吃饭的人都凑成桌,敬酒的敬酒,猜拳的猜拳,正吃喝得痛快呢,那场面热闹得乍一看以为是在办酒席。
“这里,每天都这样热闹吗?都吃得这么好吗?”年越惊奇了一下。
“吃得都差不多啦,不过今天人还算少的。”文杨笑嘻嘻地说。
然后他告诉年越,食材有些是帮邻村干活得到的,有些是物流车队运货时在服务站点换的,有些是拿多余的粮食和物品在周围乡镇换的。邵家的粮食都是真空打包密封好的,还有些是罐头形式,乡镇上抢着要换的人多着呢。村委们把多余的粮食和物品分了一些给邻村,一些给乡镇政府后,在上交给国家政府之前,早就预留了要以物换物的额度,不怕不够换。
反正像活的家禽家畜河鲜没有特别的技术支持,将来也储存不久,不如罐头食品和药品实际,大家都是各取所需。
村委中如今也有些人,突然有了像文杨文柳一样的思想觉悟,觉得越是世界末日越要吃好喝好。努力创造生存条件是一回事,但也不能亏着自己。于是村委们授意食堂的大厨花心思,每天弄着丰盛的饭菜。另外将食堂一楼开放给普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