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意为他们开设了华文班,老外们除了挣工分,晚上还去上华文课。
现在的太阳日照时间还是很长,村子里的作息时间也跟着调整。早上天一亮人们就起床,五六点上工,中午十二点收工,下午太热,一般是有需要的才开工,一部分工作就不安排开工了。收工后村民们趁着日头还在,都不顾太阳晒着,纷纷去忙自己家的活。杰克和里奥下了工,就跟着陈鑫发一家干各种农家活。俩老外吃得多,但干活力气也大,几大麻袋的红薯眉头都不皱,两人轻松搬上板车,轻松拉走。自从俩老外来了陈家,陈鑫发父子省了不少体力活,陈父干脆就专心在家忙活,编竹器做红薯干。
村委跟村民们说过,不用特意照顾老外们的口味,家里该吃什么就吃什么,让老外跟着吃就好。他们也要趁早适应村里早上白粥窝窝头咸菜,中午和晚上吃米饭的饮食。要是依着老外们的饮食习惯,光吃肉就得把村子吃穷。
陈鑫发父亲为了方便杰克和里奥吃饭,给他们配备了叉子和羹匙,都是用竹子现做的。但俩老外为了随乡入俗,笨拙地用起筷子,实在夹不好,就和羹匙配合着吃,叉子是弃之不用了。
最后来的一批军人都纳入大岗村军队统一领导管理,家属们分别在大岗村和三个邻村随军安置下来。等安置完这批人,村委们终于松了一口气,感觉终于要停止来新人…建房…来新人…建房的节奏。哪怕村委之前将基地规划得再周详,也想不到有那么多后续尾巴,怎么也甩不干净的感觉。
邵老爷子在邵二叔家招待了邵安阳的朋友周至诚一家三口和另外几家军人和家眷。
周至诚除了自家的父母哥嫂和妻女,还有妻子的父母,嫂子父母家以及他们的儿女几户人家,加起有二十多口人,也亏得邵文柏的房子够大,地基面积接近两百平米,这才把一伙人容纳下来。
周至诚今年接近四十岁,跟邵安阳差不多的年纪,女儿才上小学。他常年在国外替国家从事一些秘密工作,妻子张梅欣带着女儿在城市里跟她父母住在一起,等着政府对军属的后续安置。
在周至诚还在国外往国内赶的时候,邵安阳得知政府安排这最后一批军属有点困难,就打电话跟大岗村和另外两个兄弟避难点沟通了一下,确认可以帮忙接收的人数后,再跟军里的领导联系,说老家的村子可以分担一批人。跟领导们确认好安置名额和地点后,邵安阳联系到张梅欣,让她赶紧准备好行李,到时候和周至诚到他老家乡下的部队安置。
如今城里很多居民是聚居在避难所里,分到房子的居民是几家人合住,都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