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紧张,哪怕政府接收了这批人,只怕住在避难所里会被人群殴。现在网上有好多名单在泛滥,也不知道是哪个黑客破了政府的文件,把外逃人员的名单都泄露出来,犯过的事列得清清楚楚,大家都记在心里呢。”周至诚跟村委们说。
“那是。不接收是正确的,就为了担个仁慈宽宏的虚名闹得国内人不痛快,为以后的治安埋下隐患,这事一看就不值得做。他们那些人在国外吃香喝辣,都是靠着当初在国内掠走的民脂民膏,现在不叫他们吐出来算好的了。”一个村委频频点头。
周至诚继续说:“还是你们这里好啊,我回来后一路走了几个城市,就没看过像你们村自己搞起来的,还有规模有规划。安阳以前跟我说他的家族很大,我以为不过是几十人上百人,没想到是一千多口人。”
“不止我们家,这是全村人的努力。不然哪能这么大规模,说实话我们开始建的时候也没想到能有这人数,都快接近四万人了。”邵家一个族人说。
“房子你们都弄得不错,结实舒适,还挺好看的,难怪家属们都愿意叫他们的亲朋来这里住。市里现在房子都不够用,连简易房和集装箱都用上了。”
“这事我听过,看网上有人拍图,这集装箱改造的房子听说还结实,防震。”
“是的,除了小点,别的都很好,在里面加一层材料,就能保温防寒,我看比市区的商品房要好。”
“嘿,市区那些商品房,那都是看着好看,真要防寒防冻抗震,还不如乡下的房子。”
“那倒也是,市区的商品房都是按七十年的标准建的,不过,真要用起来,也到不了那年限,大多房子用了三十年看着就挺破旧了。”
“所以政府才让人们撤出市区回归农村。其实我觉得住还好,人挤挤也能住。就是吃喝是问题,还有能源供应,到时候没有足够暖气,人都得冷死。我记得有历史记载,明朝的小冰河时期,连南方都狂降暴雪的。”
“所以咱们这边要抓紧时间,准备多点柴火。”
几个村委们又开始商量正事,参加会议的还有些是军人代表,他们现在时不时跟村委们开个会,一起商讨事情。村委们和军中代表开完会后,出了一道全村收集柴火的总动员命令,同时暖气厂也开始用工分收购柴火。
下午村里大部分工作不安排上工了,都让村民们去收集柴火,为自家积攒或赚暖气厂的工分。山上的树木还要让它们继续生长不给砍,但可以折些枯枝。尤其是他们村子外面的山上,有不少是松树山,松树的松针很好烧,以前是村民们的常用柴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