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没有意见,有些人还想着要是有熟识的人流落在那俩基地,他们就接回来在家住。村委派了直升飞机去那俩基地商议接收灾民的事,顺便拿了他们的居民名单回来,让村里的人可以在电脑里搜寻认识的亲朋。红石火山爆发前人们在亲朋中互相留了户口号和身份证号,据说等以后躲过灾难,方便大家重新联络回来。村民们纷纷排队去村委楼搜索人名,要是有想接过来的人家,就把名单交给村委,村里的人去俩兄弟基地接灾民时,顺便把人捎回来。
年越问邵文柏:“要不要把那边的亲人安排回村子里住?”他记得那俩兄弟基地除了他和邵文柏的亲人,还有不少邵家族人。
“不用。咱俩家的亲人和族人在那边都是有房子有温室的,当初建造的时候是比照咱们村的模式。这回我们帮他们分流了一些灾民,那俩基地就能正常运转过来,日子会好过很多,就没必要这时候往村里挤了。回来没有房子没有温室分,反而不自主。再说了,要是那边有什么困难,我们也能紧急支援的。”邵文柏说。
年越想了想,觉得也对。村里有些人家储粮不多了,可因为温室在种着土豆玉米类高产的作物,所以对缺粮这个问题,就不显得着急焦虑。就是年越认识的好些土豪家庭,家里储粮多工分多,还是年年忙着种温室,种出来了自家吃不上,就拿去超市换工分。说来大家都是为了防止坐吃山空。温室现在相当于村民们手中的田地,有了可以源源不断生产粮食的田地,他们心里才觉得有保障。
村里的有些人联络上那边的亲朋,俩兄弟基地有房子的人家听说在大岗村是聚居,或安排进亲友家住,他们就不愿意回来了。
本来照村委之前估算,村委楼和学校这两座大楼,一家家安置下来,是可以容纳一万五千人的,但去拿名单的人回来说那里聚居的人太多,已经爆发小规模的瘟疫,最好每个避难基地能疏散一万人。
村委们只得一边派人接灾民,一边连夜重新规划两座大楼的改造方案,将学校里的房间设成分隔间,打算让夫妻和小孩居住。村委楼的两层地面楼层,则让人用彩钢板赶着搭出一排排开放式的筒子楼,一楼大堂稍高可以建三层,二楼建两层,每一层筒子楼层分隔很多个小房间,房间没有门只有窗帘,这既保持了通风性,还能在必要时保持隐秘性。
筒子楼房间里的床是架床,相当于以前大学宿舍里的构造。二楼的筒子楼有一些是小单间,用来安置学校楼容纳不下的夫妻住下来。村委打算将灾民全家分开,让单身男女和一些小夫妻住在村委楼。另外两座大楼里的厕所要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