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社这边。
“呵呵呵。”
王佑+俞柏:我说学姐,你能不能不要笑得那么恕U舛际裁窗谩?br />
“想要加入我们?可以,必须有投名状。”
两个人:…………
“我要一份上的了厅堂下得了厨房的新闻稿,也就是说……既要上得了学校官网的正经新闻,又要有一定的大家都看得出来的八卦性。”
“学校里没有这样的新闻怎么办?”正经中透露出八卦,有这种新闻?
“显然,你们不怎么了解我们这个社团是多么的热门,我们只要精英。对了,友情提醒一句。所谓新闻,必须确有其事。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好好努力吧~呵呵呵呵。”
笑得说难Ы闩员呋褂幸晃晃氯崽逄难Сぬ嫜Ы惆参苛礁鲆丫械闶男律?br />
“注意,一星期内较稿。”
27 社团的任务(下)
对方这个要求是混合着简单和困难两部分。
困难的并不是那个即正统又八卦的新闻怎么写。事实上;只要笔力足够,一条新闻弄得含糊不清的话,似是而非的“焦点”就可以了。
这种例子有很多,现在的网络社会发达,大家的想象力就更丰富了。
举个例子,如果某某官员得罪了一个记者,对方采访他的时候,照片对准一下他的名牌手表;或者身边漂亮的小蜜。发出去后,就足够引起会想歪的人全部想歪了。
哪怕这官员本就买得起手表;哪怕人家小蜜就真的是秘书。但是谁敢保证你没点别的事情呢?
而且从头到尾这记者都没有说任何话;没有煽动什么;他就是焦距没对好,角度没对好而已,工作上略微失职,你领导要追究……你不会是心虚了吧,领导?
OK,以上只是举例,表明一下同一件事不通的文字叙述出来就会与相反的或者是模棱两可的效果。
王佑和俞柏如果好好思考一下怎么写。那通过的可能性还是很高的。
问题就是题材来源。
既然对方如此要求了,拿已经发生过的事情充数显然会被沦为不合格的方面。
“我们可以找新闻社帮忙吧。”
“新闻社和宣传社几乎连活动教室都贴在一起。你觉得他们会帮忙?如果能这么容易帮忙的话,宣传社也不会出这个题目了。”
S大历史悠久,社团活动什么的也是早就存在的。有很多社团都是代代相传经久不衰。新闻社和宣传社就是如此。
几年前,网络并没有现在那么普及,网上的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