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大舅无意间的一句话又点燃了他的希望。
昨天喝醉后,他这样对陈凌岳说:“那个考古的来住了好几个月,天天研究那些石碑,说是里面有蹊跷,但是钻研来钻研去也不得结果。后来他又来了好几次,非说这里面还有个墓室,因为他就得了两个鼎,没见着尸首,怀疑里面有机关。不过我看他鼓捣了几个月也没得消息,估计也是没戏了,后来他年纪大了,也就再也没有来过。”
陈凌岳看过一些关于发掘古代墓葬的纪录片,知道古人对身后事极为重视,他们会修建豪华的陵墓,用大量的殉葬品陪葬。
地位越高,所需的陪葬品就越奢侈,甚至还会用活人殉葬。而身份显赫的人,墓地也不会只有单独的一个墓室。为了防止盗墓者,他们会设计多个墓室,并且架设机关以保证安全。
如果大舅没有说谎,根据这段话可以得知,那个考古队只发掘了其中一个墓室,而且只带走了少量殉葬品。
所以,他还有很大的机会。
但当他跑上山顶后,顿时傻了眼。这哪像个古墓,就是一个土馒头,无碑无字孤零零地立在山头。
如果不是老父亲曾经说过,古坟旁边有个大青松,他根本不相信这就是商朝古墓。山顶的面积也就那么点,他又不死心地转了好几圈,确定没有其他坟墓和大青松的组合,这才接受现实。
他在古墓周围转了几圈,根本没发现任何异常,和穷人家立不起石碑的坟差不多。坟头也就一米高,连坟砖都没有包,不知多少年没有人过问了,长满了荒草。
现在怎么办呢,挖是不挖?
陈凌岳只犹豫了一会,就举起铁铲挖土,既然都到这里了,不刨开看看怎么行。
从大舅那套来的线索——考古队在坟墓西侧对着松树的地方开始发掘的,那里有一个进入墓室的地下入口。于是他就卖力地朝那个位置挖,他的时间不多,还要赶在晚饭之前回去,以免家人起疑。
虽然在城里当了几年的白领,可坐办公室并不会让他的体力完全退化。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陈凌岳从小就被教育要吃苦耐劳,凡事亲力亲为。再加上服过两年的兵役,锻炼出一身结实的肌肉,这点体力劳动不在话下。
他很快就挖了一个大约一米深的土坑,紧接着铁铲就碰到一个异常坚硬的物体,甚至砸出一点火花。
终于挖到了,他欣喜若狂地蹲下去,把多余的泥土推开,一块石板呈现在眼前。大约一米见方的石板上面有两个石制拉环,他用小刀刮掉缝隙间的硬土,用手试了试,石板很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