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已经过了几轮问话。揭榜之人自言,他乃褒国相士,卫离玦。
“褒国离炀国千里之遥,你为何不远千里,来到我国。”
“古有孔夫子为寻明君,周游六国。褒国国主昏庸,朝廷jian臣当道,我为寻一明君,千里又有何妨”
卫离玦唇边拂上一丝讥讽。
朝廷的气氛突然变得诡谲,炀帝鹰眼如刀。
兰子卿的心跟着揪起来,生怕炀帝突然发难。好在炀帝求雨心切,不再计较,只问卫离玦有何良策。
卫离玦只言,今日子时开坛祭祀,定能得雨。
炀帝面目沉沉,冷枭鹰眼如箭一般射向他,后者始终神色从容,气定闲闲。
“好!便依你所言,今夜子时开坛祭祀。若成,朕决不食言,拜你为国师。若败,你当心项上人头!下去准备吧。”
卫离玦冷眼看过炀帝,领旨退下。
兰子卿缓下一口气,又见殿外骄阳似火,无丝毫降雨迹象,忍不住心生忧虑。
子时,月朗星疏。
夜色澄净,天上没有一丝云彩,夜空高阔如昨。
一身华服的祭师缓缓走上祭仙台。
祭仙台,本是前朝为祭祀而铸造的楼台,历代君王不论是祭天地武帝,祭先王先公,还是祭山川社稷,皆与此楼台举行。
楼台约百米宽,上铺红色羊毯,四周摆满了开过光的佛烛。楼台上摆着一张紫檀案,案上放着一个小巧精致的玉香炉,炉上插三柱清香。金炉旁左右分别摆放玉卣、玉斝以及一把玉匕。
紫檀案前放着一座赤金打造的九龙金尊,尊上九龙利眼尖爪,威风凛凛。
楼台城下,挤了满城黎民,他们望着高高的祭仙台,心里也跟着祈祷。
炀帝领着满朝文武躬立与楼台下的玉石阶,炀帝独居与上,戴十二旒玉珠冕冠,着五爪龙袍。
百官以丞相为首,列居与下。
烛火通明,凉风习习。
兰子卿身着紫金官袍,立于列中。他的视线紧紧随着台上之人,平日里素来淡漠的面容,此刻变得复杂凝重。
今日,王孙贵族、黎明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