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乾坤妙烁紫金年,花香摘花三九世。
太戊帝影施梦符,钦差巫咸问道禅,
婆娑往事三论经,陌上邂逅强闻记。
都城桃湖实翊洁,初晴周游三秋叶,
卧看红叶夭沫浓,岭上青芜墨露珠。
生死短长各自命,语冰夏虫若不平,
飘九窍心映则罔,虹莲七条一命易。
待他念到末处,不免颤抖激动道:
“哎呀,老天爷待我不薄啊,这分明是刘伯温的字迹啊!不曾想,我已朽朽老翁,竟能发现这层妙事!”
那囚白娇急忙道:“我不管这是谁写的,我只问你,这首诗到底在说些什么?”
这锡安捻指暗算,沉吟推敲许久,半饷方道:“若不解其中故事,怕也只会认同是满纸荒唐言,不过,这刘伯温是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的圣人人物,他的这首诗词,定然不只是荒唐言,幸好我方才有闻你所言古时传说,这样细细思索,方为茅塞顿开,且听我慢慢为你分析来——”
“这诗中前四行,我是这样理解的,诗中所写,乃是盘古开天辟地之时,天地渐出,到得天地之时为寅时,生人,生兽,生禽,再说这人类,本为万物之灵,却贪婪丑恶,触怒上天,被迫受那洪灾遍野之罪,但幸好,天上的神兽不忍凡人受此荼毒,暗中将一些圣人置于喜马拉雅之上,使人族未有灭族,然而,天地不公,却将神兽去除封神,降为九道轮回之物,共存九百九十九世。”
“到了第五行,我且有些搞不懂了,只能半猜半测,你看那第五行,该是到了那太戊之年,巫咸得论天理,这几行,倒还能够理解,只是后面三行,最为奇妙,先且提到了“三论经”,然后又是两行写景的妙句。”
“看,这两行写景的诗词,多么美妙,又多么安抚人心,从字里行间,透露着佛学的安静与世外的温柔,再连上上一行的表述,我认为,这是在写栖霞寺:问天地下,哪里还有比栖霞寺更美丽的桃湖与红叶?更何况,这南京六朝古都,当得起“都城”二字,那三论宗,也是栖霞寺的正宗大禅,这一点,倒是无异的。”
南京,南京,栖霞寺的红枫与桃花,囚白娇一阵激动,眼睛往斜处飘去:“是是是,怪道我之前询问过那鬼怪谷的高人,他言说要想得知如何能得享天年,须问栖霞寺高僧,我还不知究竟为何,料想那栖霞寺的长老住持明文方丈或知一二,便派人把他捉了来,这老顽固本来极是口硬,后来也软了,也通通的把他所知的一切告诉了我。”
她这样蛮不讲理的作风,锡安也是知道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