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一共九个人,要三个房间,一天五十。
秦黎欣然答应,虽然被压了价,但她还是很高兴,这是一个良好的开始。有了旅行团光顾,这里很快就会被口口相传,总有一天,会成为像哈尔施塔特那样的旅游胜地。
因为就住一天,秦黎给了他们三个最好的房间,八个游客外加一个司机地陪都超级满意。
都是中国人,有共同语言,大家话里话外都挺羡慕秦黎的,住在这么一个地杰人灵的地方,天天都在养生。哪像国内大城市,一会儿沙尘暴,一会儿雾霾,一会儿毒食物,一会水质污染……有了钱,现在就愁健康啊。
大家聊着聊着,就聊到了吃的,一听秦黎说山里有野生蜂蜜,非要她带着去超市买。
超市摆货架上卖的,都是工厂统一生产,哪里是野生蜂蜜。秦黎不想欺骗他们,灵机一动,就想起了布朗家。记得布朗先生是蜂农,在林子里有固定的养蜂场所,虽然不是野生的,但总是全天然无污染的。
她打了个电话给布朗先生,说明来意后,问他有没有时间,带他们去山里的养蜂场看看。
布朗一听有生意,没时间也抽时间,立即就屁颠颠地赶来了。
旅游团一直走大城市的路线,还是第一次走在乡间小道上,更是第一次带着大家去阿尔卑斯山脚下的树林看蜂场。所以,这些游客是既好奇又兴奋,拿着照相机不停地拍,这都是人生经历,茶余饭后的谈资啊!
蜂场很专业,虽然蜂巢是人工搭建,但招来的蜂王和蜜蜂都是野生林子里的,所以没有半点污染。各种蜂蜜还都归了类,有些口味浓郁,有些清爽淡口。
布朗先生为了卖蜂蜜,就各种都挑了一点出来,给他们尝味道。
别看这些大叔大妈,平时可能省吃俭用,但该出手时就出手,绝不犹豫。再说,这确实是好东西,色泽透明清醇,一打开盖子就是一股浓厚的蜜香,只要爱吃蜂蜜的,就没有不心动的。
旅行团虽然才八个人,却买空了人家布朗先生一季度产的蜂蜜,布朗手里拿着钱,愣是没回过神。
钱,怎么一下子变得这么好赚了?
晚上,秦黎接到布朗太太的电话,她语气兴奋地在电话里感谢她,因为她的关照,让他们一下子赚了那么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