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需要自己出面“震一下”,才提点两句。
就像前两年家里的一件事,是姜圭的一个侄儿家里,排下来起来温端要叫二堂舅的,就是村口那个三舅的嫡亲哥哥。他小儿子处对象早,二十一岁就当了爹,是个男宝宝,算起来,算是姜家第四代的长孙了,这本来是个好事,结果,也是小两口年轻,生了儿子也没跟家里开口,就自个儿给取了个思远的名儿。温端二舅不干了,连过年都没让儿子儿媳妇进门。
其实这本来也不是大事,只不过姜家的老规矩,女孩子不拘束,男孩子起名是一定要论辈分的,恰恰到了宝宝这一辈是水字辈。这么多代下来了,就好像姜炴是火字辈一样,要么名字里头有个火字,要么加一个偏旁部首的事儿,可是呢,宝宝的妈妈觉得这种规矩简直就是古板,宝宝爸爸也让着,于是就这么定了。
姜圭其实也不是太在意这种东西,不过为着一个名字的事儿,闹成这样也太过了。传统这玩意儿吧,有利有弊,是繁琐,是刻板,但不得不说,姜家也是靠着这繁琐刻板的规矩传统,才能累出那厚厚一沓子的家谱,才能说起来就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
后来闹的实在不像话,温端他二舅甚至放出话来,要是不改名儿,这辈子都不叫他一家进祠堂——尽管姜家祠堂远在东边的T市,居住在宋家村的这一支这辈子进祠堂的可能性不大。
涉及到祖宗祠堂,这时候姜圭就得出面了,也没多麻烦,反正俩孩子没领证呢,宝宝也就没上户口,这会儿好声气地商量商量就是,最终,宝宝妈妈也不是不讲理的人,之前是不知道,如今看出姜家对此的重视,也妥协了,于是思远小宝宝成了思源小宝宝,皆大欢喜。
而对于族长的话,只要不是违法犯罪,是没人会反对的。
这是题外话,暂不多提了。冬至过后,姜圭也没打算在宋家村里多待,就打算跟着柏昭的车子一块儿会润园,结果,刚启动呢,就看见后边儿三舅母气喘吁吁地追过来了。
“怎么了这是?”
“三叔,我忘记跟你讲个事了,前两天呐,上回来你家的那个人又来了,没进村子,我在街上看到的。”
“慢慢讲。”
“本来我也没在意,后来呐,我将将从他旁边走,闻得味道像,今个看你家来,才想起来。”
“……”姜圭。
这是个神马进化方向?现在认人都不带看脸的,改用鼻子闻了?
“咳咳,翠娥你讲闻出来的是怎么回事?”沧冴在一边憋笑,十分体贴地帮媳妇开口。
“哦,那个味道哦——你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