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家笑道:“那边规矩是松快些,平常姑娘家禀过父母便能出门,不拘是逛铺子、逛酒楼还有赏花游湖都可以,但我娘说我迟早得回京都来,要早早立起规矩来,把我拘得紧,也不怎么出门,每天不外乎做针线或者看书写字。”
“我们也一样,”杨姵不无同情地说,“天天就是这些事儿,等再长两年还得学管家理事,想想就无趣……不过你比我们强,从宁夏到京都这一路也见识过不少风景,我们还不曾出过京都呢。”
“这倒是,”魏珺认同地点头,“我们是过了二月二走的,那会儿宁夏还天寒地冻的,到榆林时就已经桃红柳绿了,到太原时正好槐树开花,我们还吃了槐花饼子,等到京都,都是夏天了。”
几人聊得正热闹,见杨娥引着三人正缓缓走来。
杨姵睃一眼杨妡,见她满脸空茫,侧头对魏珺道:“中间穿大红袄子的是安国公府孙辈的十三姑娘蔡星竹,左边穿银红袄子的是十一姑娘蔡星梅,另外那个穿浅碧色裙子的是孟阁老的二孙女,叫做孟茜。秦夫人是安国公夫人的外甥女,论起来也都是亲戚。”
魏珺感激地说:“多谢四meimei介绍,否则我真是两眼一抹黑了。”
“谢什么,应该的。”杨姵客气道,伸手捅捅杨妡,“春天赏桃花,你跟蔡星梅因为作诗拌过嘴,要不要上前招呼声?”
竟然曾经争吵过的?
杨妡探头多看了两眼。
蔡星梅约莫十一二岁,个头不高,肌肤白净细腻,眉眼小巧秀丽,说不上特别漂亮,但看着和蔼可亲,不像是能与人发生争执的样子。
杨妡本想问下杨姵,可当着魏珺与杨娇的面儿不好开口,遂笑盈盈地站起来道:“都过去的事了,谁还总记在心里不放?走吧,咱们去迎迎。”
杨姵跟着起身,打趣她,“这会儿知道大度了,那天可是抓着人家诗文里一个错处就不放。”
杨妡心思转得快,已猜出个七七八八来,嘟着嘴不满地说:“她错就是错,为什么非不承认?”
杨姵无奈地看向魏珺,“蔡家向来诗书传家,她家的姑娘都有才名,也在乎这个,阿妡瞧出来私底下告诉她就是,偏偏被人挑唆着当众说出来。”
蔡星梅面皮挂不住,羞恼之下才发生了口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