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姑娘跑了十来天,先是解决了绣坊装修的事,好在木匠师傅是入画的亲戚,暂时把工钱赊账让秋暝不至于拮据。
苏州绣房不少,也各有特色,但是秋暝不担忧,她买的这间铺子在城西,城西有几家大户,但是苏州的绣房多集中在城东和城南,且她有独特的经营模式,也有很多他们想不到的衣服式样和绣花花样。和入画一起在布庄定了订单,又和丝线铺子签了单子,归置好所有物品后,秋暝挑了个好日子正式开张营业。
六月初六,日子大吉,秋暝的山居绣坊开张。李婶和入画买了两串鞭炮在门口放了,秋暝和徐氏躲在门口捂着耳朵,心里有些踏实。
作者有话要说: 这会是一篇很短的文,不会超过十万字,但是我写得很顺畅,很早就想写一篇这样的文章,然而写着就不免落入一些套路了,我尽量不把他们套死了。
对于很多细节就没有过多描述,比如旁枝末节的感情、里面提到的刺绣、宋朝的社会生活等都是简单带过,没有细查,你们也别介意。
最后,希望能喜欢这样清汤挂面似的文。
☆、山居绣坊
刚开张没多久的绣坊,生意并没有起色,但是秋暝也不着急。
山居绣坊一开始决定开起来,打的口号是在精不在量。秋暝绣工好,有独特的花样和式样,就连包装和服务都独树一帜,只要把口碑打出去了,生意不愁,赚钱自然也就不愁了。
这日天气不错,秋暝把绣好的手绢、锦囊等一应小物件归置在陈列架上,又打点好了布匹、花样本、式样本,交代了入画看店,才背了竹篓出城。
秋暝虽然定了丝线,但是颜色不全,要想绣出好看的绣样,还得要自己去采集可以染色的花草。秋暝自从对刺绣感兴趣之后,除了跟着徐氏学习,还会向绣艺好的师傅学习,向染坊学习染色,所以这简单的染色到也难不倒她。
秋暝出了城,沿着河流往北走,到了虎丘山附近。先拿出干粮吃了几口饱腹,才拢了衣袖往山上走,边走边找花草。等日头向西去的时候,秋暝背上的背篓里有了不少可以做染料的花草。秋暝用袖子擦了擦脸上的汗水,打算往回走下山。
走到途中,就快到山脚了,秋暝看到泉眼处有茜草,可以提取染红色。秋暝过去,用手铲将那一笼都挖了出来,将就附近的泉水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