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无情比之流水更甚。
为了那些遥不可及的,可笑的执念,我们也能狠下心来,像流水一样,忍心负去红药。在这荒谬之路上,我们又是忽略了多少眼前人,又伤透了多少眼前人的心。
物本无情,流水或许不会伤心,不会遗憾,也不会去后悔,可是,我们人是会的啊!当我们有朝一日从那虚妄的梦中惊醒,再回过头去看看,看看那些沉浸在自予孤独中的过去的时候。
那些个对你最好,却又最被忽视的眼前人,早已如同池边的红药,一一谢去。
那时,我们能做的不过是一声长叹,甚至又会因此忽略当下的眼前人,然后在一次又一次的悔过中,匆匆老去,这是流水的宿命,亦是人的宿命。
我没有什么不同,也是一个不懂珍惜眼前人的人,那些我生命中的眼前人啊!感谢你们的陪伴,对不起,请原谅我,原谅我那故作牵强,却又不堪一击的执念,愿余生你我安好。
[断续]
“文章合为时而作,歌诗合为事而作”在我看来,这些都不是,太高了,把文学放的太高。
但其实,文学并没有这么高,并不是大道至理,也不是教化万民,反而,它就是矫揉做作,儿女情长。
在最初的最初,诗歌也好,文章也罢,不过就是老百姓,口头的对话,也就是在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的自然抒发。
就比如一开始根本没有舞蹈,音乐,可人的情感到极致时,便有“情动于中而形之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可见艺术的核心就是情感,而那些让艺术表现的法门,如文章的词藻,舞蹈的编排,不过是为了让情感更好的表达。
文艺无关殿堂,草芥,文艺更多的是情的表达,情的吸纳,是情与情,而不是所谓的高与低,劣与优。
也正是因为这样,华夏的艺术宝库才能流传千年而不断绝,毕竟,炎黄的子孙从来都是有情的。
或许,我们一直都对艺术有着误解,总以为它们高高在上,就应该被尊崇,被呵护,但其实,它们并不是这样,它们本来的样子,就是我们的样子,是人的样子,是情的形状。
而我们过度的将它们神圣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