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强,不知不觉中,我一个人的伤心难过就会变为我周围一圈人的伤心难过,这就不太好了,后来我便改掉了自己这个习惯,应该是改掉了?反正挺克制的。
所以事实证明,情绪的释放也不是越真实越好,但我还是喜欢真实的情绪,无论是他人对我的,还是我对他人的,因为这样就算是不愉快也是真的不愉快。
你笑了,我却不知道你在笑什么,直到有一天,我也笑了,笑的像你一样。
[他人语]
鲁迅先生曾说过这么一句话“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句话可以算的上是鲁迅先生的真实写照了,我也很喜欢这句话,但我只喜欢上半句,而非下半句。
“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句话我不是很赞同,当然这里仅个人见解,不一定是此话原意,请勿当真,看看就好。
这句话所强调的其实就是一种社会责任感,这点是非常可贵的,对于整个人类族群来说,这又不仅仅是社会责任感,也是种族责任感,所以这句话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我不赞同盲目的社会责任感,因为社会责任感一旦盲目,便会失去它原本的价值。但其实责任并不能与价值挂钩,责任是责任个体自发的使命感与担当,它是一种不求回报的付出,所以它和价值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但是,责任并不能脱离价值,责任的付出可以不求回报,但一定要体现对被付出者的价值,就比如学习,假如我和你是同学,我正好是班长,我责任感爆棚,想要帮你提高成绩,可怎么帮也提不上,且你对我爱答不理,这么一来我的责任便失去了意义,我也不会想到再次帮你。
责任一旦离开了价值便会淡泊,责任的维持需要意义,没有意义的责任是维持不下去的,“俯首甘为孺子牛”我之所以不喜,是因为在我的解释中,它所表达的就是一种盲目责任感,是一种无条件奉献,这并没有什么不好的,挺伟大,可是太泛了。
责任的泛滥并不是一件好事,相反它有许多负面影响,试想如果你对一个罪人,一个敌人,也有着与朋友亲人一样的责任感时,那你的责任究竟有何意义,那时你的责任并非特殊而是常态,它已经失去了区别利害的功能。
我支持有取舍,有意义的责任付出,而不是盲目正义,因为这样做不仅仅会混淆正邪,还会助长邪恶的气焰,打消正义的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