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的距离,是复杂的。
这段情感距离很难把握,可我们又不得不去把握它,因为这距离也是带有伤害性的,比如你一味的亲近某个人,别说是异性,就算是同性之间的过于亲近也会产生误会,而这误会对人的伤害也是不可忽视的。
且交往过近,极容易使你的这种接近在对方眼中成为别有用心,或是不以为然。除去近距离,远距离也不行,你若为了含蓄,而离人过远,那人便会认为你厌恶他。
远了,近了,都不行。那不远不近距离适中呢?的确,距离适中最为上乘,可真的能适中吗?别忘了,人是多变的,可适中能多变吗?答案是,能,可若是你反复去调整与人的适中,又极易被打上“冷暖不定”的标签,那又该如何。
这样一来,距离又似乎是不可控制,越控制就越容易失控,就好像生活中你想去做好一件事,可你越想就越做不好,反到是那些你不想做好的,却又出色完成,古人言“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不就是这个理吗?
那我们到底要怎样做才能控制这段距离?我们应该什么都不要做,就自然而然的去和他人交往,这样才是最好的,虽然并不能做到无时无刻的友好相处,但交往中的磕磕碰碰不正是它的底色吗?
再由人推景,远景近景,谁又能确定?这处适合远观,那处适合近观,还有一处要恰到好处,谁也不能给景物定标准,就好像我们不能给人定标准一样,都是会变的,我们怎么能去控制它的变化呢?
苏子曾说“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大自然的规律就在此中,于人于景,我们都不应该去改变些什么,应该是去遵循些什么。“距离产生美”并不是有形的距离,而是无形的自然。
如果有一天,我是说如果,那一天我们都不在承担重负,你愿意和我来一段自然的距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