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标。
正是因为如此,帝国海军在战前的英德海军军备竞赛中,所建造的主力舰数量远远落后于它的主要对手。如果不是维克多大公所捐献和募集到了3亿克朗“特别建造经费”,德奥海军的规模在战争爆发后要远远落后于英国皇家海军。
议会中的预算审查委员会和财政大臣的思路永远都是宁可在战败后赔偿给敌人300亿,也不会在战前多花3个亿投入到军事装备方面。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德奥帝国每年帝国的财政预算超过了120亿克朗,但是在军备方面的投入永远都是不超过百分之六。即使是在英德海军装备竞赛最紧张的时期,英国海军的造舰费用都占到了其国内预算的百分之十五,而帝国议会依然在严守着不超过六的军费开支预算上限。
直到战争爆发后,才有部分议员在反思,也许帝国完成了军事准备,有可能会赶到吓阻战争的目的。当然,那样的话,也有可能会导致这场战争提前爆发。
“英国海军一般都是用装备12英寸主炮的‘无畏’型战列舰来执行护航任务,我觉得对手并不足畏惧。如果能够消灭或是驱逐敌人的护航舰队,没有几艘英国运输船能够从我们的眼皮底下逃走!”胡伯特少将的思路是崇尚进攻,倒是很对索罗钦中将的胃口,换作是希佩尔中将的话,就很喜欢玩弄一些计谋一类的东西。当然,有时候希佩尔中将也会弄巧成拙。海上作战归根到底是比拼实力的东西,如果力量相差悬殊,任何的计谋也没什么作用。
自拿破仑战争后,德意志民族很久没有体会到战争失败的滋味了,普通民众并无法理解和意识到战败后的可怕和残酷。虽然在维克多大公的指示下,帝国的主要报纸自开战一直在向民众灌输战败后的残酷景象:混乱、暴力和波及全国的社会动荡,整个帝国被肢解,割地、巨额的战争赔款等等比战争还可怕的结果。但是大多数人都对此不以为然,一些反战人士坚持认为这只是帝国高层为了进行战争,出于宣传方面的需要。
但是作为帝国的高级将领们,却知道这些都是真实有可能发生的。从目前的许多情报来看,协约国制订了许多肢解德意志帝国,彻底解除帝国威胁的可怕方案。
“我们不能失败,战败的结果就是整个民族彻底丧失了主导世界的希望,最终只能沦为任人摆布的二、三流国家,从而失去了主导自身的意志!”这是维克多大公自开战后,反复向军中高级将领们所强调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