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员在痛苦中死去。开罗的补给物资倒还算充分,但是由于海上运输线被切断,失去补给来源的英国北非军也最多能坚持一个多月的时间。
恩菲尔德上将的非洲军团在海军的支援下在阿拉曼进行登陆,他们打得也很艰苦。防守亚历山大的英国人占据着地形之利。阿拉曼以东的地形易守难攻,它的南面是面积广阔的卡塔拉洼地,这一片盐碱地车辆根本无法通行。而卡塔拉洼地和地中海之间是60多公里起伏不平的山岭地带,英国人就是凭借着这条天然的防线抵挡住了德意北非联军的进攻。
阿拉曼地区缺少水源,幸好德国海军控制了地中海的制海权,补给物资能从马鲁特港源源不断地运送过来。否则近二十万德国北非军团被困在这里,不用英国人攻打,自己就也能崩溃了。
德军在这一线的进攻被遏止住了。
战斗逐渐平息,双方在这一线对峙起来,暂时谁也拿对方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海军陆战队在拜勒提姆进行了登陆,由于担心退路被切断,指挥阿拉曼防线的英国指挥官霍华德中将下令部队开始后撤。
这道愚蠢的命令让整个阿拉曼防线顿时崩溃。
由于后方德军正在登陆,英国高级指挥官们陷入了绝望。
里奇开始下令准备撤退。
这演变成了一场全面的溃逃。
哈希姆埃西岭的英军防线被打穿后,豁口越来越大,整个的阿拉曼防线就崩溃了。
坐镇开罗的艾伦比上将在听到阿拉曼防线崩溃的消息后,知道大势已去,虽然伦敦方面然命令他要死守北非,但他却要保全他手下的士兵们的性命。
于是艾伦比不顾上面的命令,下令防守苏伊士运河的部队引爆河堤,在堵塞运河后,全力向南撤退。现在,开罗通向东非的道路依然是畅通的,德军也无力阻止英国人的逃跑。
英军的行动迅速,如果从高空俯瞰整个埃及,可以看到一种奇特的景象,两支部队在沿着尼罗河滚滚向南,一前一后,德军在后面拼命追逐,追击的德军与执行阻击任务的英军之间不时会发生激烈的战斗。
苏伊士港是不能去了,艾伦比带着残兵败将一路向南,撤往英属东非。从亚历山大和塞得港之间,许多防守要塞的英军在被围困后依然在顽强地抵抗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