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楚离桑、华灵儿和米满仓虽然对历史不熟,但也都听得津津有味。
“萧郎,你这些分析,都与事实相符。”辩才道,“除此之外,还有什么疑问?”
“当然有。”萧君默接着道,“我的第二点疑惑,便是淝水之战中,东晋一方的战术。据史书称,当时前秦大军紧逼淝水西岸列阵,与晋军隔岸对峙,谢玄却派人去对秦军前锋主将即苻坚的弟弟苻融说,请秦军往后退一点,晋军要渡河与他们在西岸决战。这从兵法上来讲,显然是犯了大忌。其一,由于秦强晋弱,秦军的战略肯定是力求速战,而晋军的最佳战略应该是避敌锋芒,坚壁清野,利用淝水天险与敌人打持久战。可事实恰好相反,谢玄居然主动求战,这完全不合常理,令人匪夷所思。其二,历史上很多战役,都是趁对手‘半渡’之时发动攻击,从而取得胜利。苻坚和苻融正是打算采取这个战术,才会同意谢玄要求,主动后撤。照理说如此一来,晋军渡河渡到一半,秦军完全可以发动攻击,落败的肯定是晋军一方,可最后的事实又恰好相反:谢玄居然率领八千骑兵成功渡过了淝水,并一举击溃秦军,还斩杀了苻融。如此轻而易举便赢得了胜利,看上去也太奇怪了,总让人感觉很不真实,倘若不是史书所载,我恐怕会认为这是个杜撰的故事。”
辩才呵呵一笑:“那萧郎是否还记得,有哪些具体细节让你感觉像是杜撰?”
萧君默回想了一下,道:“我记得,史书说到秦军后退的时候,用了这么八个字:‘秦兵遂退,不可复止。’意思就是秦军主动后撤的时候,忽然就乱了,而且乱得一发不可收拾。这样的记载就很可疑,秦军既然是主动后撤,苻融也不是等闲之辈,岂会一撤就乱了呢?”
“是,萧郎的怀疑很有道理,现在贫僧就可以给你答案:秦军之中,其实早就打入了天刑盟的细作,而且人数不少,所以虽然苻融是主动率部后撤,但关键时刻却被潜伏的天刑盟成员打乱了阵脚。正是因为谢安早就埋下了这颗棋子,才会授意谢玄主动邀战。若非如此,便真如你所说的,犯了兵法之大忌了。”
“怪不得!”萧君默恍然,旋即又想到什么,“还有,史书记载,秦军阵脚乱了之后,苻融‘驰骑略阵,欲以帅退者,马倒,为晋兵所杀’。这样的细节也令人怀疑,苻融亲自上前压阵,他骑的马居然会被乱兵挤倒,现在看来,定然也是潜伏在他身边的天刑盟细作干的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