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十几年来水位下移,早已经不出水了,这事也是听老人说的,他并没有在意,李时问起想了半天才想起来,至于还有谁知道,对方肯定地说,“村里的老人们或许了解。”
难道楼主住在西安?这也不是没可能,可是调查那么多文献资料,就是为了到海角论坛炫耀一下?
李时总觉得奇奇怪怪。
向他这样的历史专业人士并不少,他们或多或少按照自己的知识储备解读这个帖子,诧异地发现楼主说的大多都是有所依据的,哪怕没有文献资料证明的部分,也没有文献资料可以反驳,混迹在海角论坛的历史专业人士不少,他们好奇心一起,开新楼逐字逐句地为楼主的话找文献资料佐证,一连开了好几个联动贴,险些惊呆围观群众。
[有必要吗?]大家哭笑不得,[当看个乐子不行吗?]
[老实说,你们是不是有点认真过头了?]
[等等,你们的意思是,楼主说的都是真的?我还以为是她在史料基础上编造的!]
[这得查多少文献啊,我去,东南西北的文献资料都有,还有村里的地方志,岛国的博物馆图录,论文,考古资料……我惊呆了。]
[有很多文献都是不外传借不到的,问题来了,楼主怎么找到的?细思极恐Σ(゜゜)]
[细思极恐Σ(゜゜)+1]
[港真,这不会是个骗局吧?从头到尾都透着一股诡异的气息。]
然而,林声晚关掉电脑后继续做作业,丝毫没有察觉到论坛的惊涛骇浪。
第二天当她登陆论坛,简直目瞪口呆。
※、22.《清平调》
林声晚万万没想到, 自己一个普普通通的帖子,居然能盖上那么多层楼, 甚至整个海角杂谈板块首页都被相关的帖子所占据, 此外, 还不断有人站短她, 其中好几家专卖唐制汉服、珠钗发簪的淘宝店甚至想出钱让她打广告——这走势不对啊!
盯着电脑屏幕发了会儿呆, 她果断地关上海角论坛, 打算等网友们冷静下来再出现, 随后打开a站, 研究一番录音软件和音乐专栏, 她缠上古筝假甲, 试弹一曲, 练练手感,发到网上的第一首诗歌她不打算出风头,所以选的一首现成的《清平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