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弟:“孟旭,咱们两家在一个城市住,你还得继续跟我学医,以后你不管是放学还是周末,想到师傅这里来,家里的大门随时为你敞开。跟你爸妈说好了,让他们送你过来也行,你自己坐车过来也行……”
孟旭:“师傅,我知道了,我会好好跟您学医,也会经常过来,只要您不嫌我烦就行。”
听了这些话有点心塞的孟云哲和邱莹莹:“……”怎么感觉儿子是给别人养的。
孟家搬走后,宁馨在罗振兴的帮助下,把女儿送进附近的小学当插班生。晓晨有奶奶杨秋菊照看,宁馨比较放心。
紧接着,到了宁馨开学的日子。
因为多年没有实行高考,年前参加这次高考的考生并没有严格的年龄限制。所以考上大学的学生年龄相差比较大。
宁馨去报到这天,杨秋菊因为好奇,带着孙子凑热闹跟儿媳妇一起去大学报到。
婆媳俩一起走在大学校园里,看到什么样的学生都有。好几个都是背着行李带着孩子来上学的;还有脸很嫩的学生,这种一般都是刚毕业的学生。有的是夫妻俩一起来上大学,还有师生一起考上的……
杨秋菊悄悄跟儿媳妇说:“宁馨,你看那个学生,看着不得三四十了,他可比玉航老相多了。不过运气真好,人家都考上大学了。”
“是啊,挺不容易。”
很多知青不知在乡下受了多少苦,好不容易有考大学的机会,当然要珍惜。
第111章
就这样,幸运的大学生们开始他们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
这批考生中, 有很多是经历过艰辛的知青, 得知上大学的就会来之不易,所以开学后特别勤奋好学, 有不懂的问题不是追着教授问, 就是问懂得的同学。有的同学甚至在教室学到很晚,直到快息灯才回宿舍就寝。
因为宁馨有中医基础,对大多数中药的特性非常熟悉,所以大一的课业对她来说有点简单。
对初学中药的学生来说,要记的东西很多,教授也会经常提问同学们问题, 检查同学能记住多少。教授发现每次提问到宁馨,她都能快速准确地回答出来, 有些知识甚至在课本上没有讲到,宁馨也能说的非常全面。
因为宁馨的优秀表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