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估计已经被这些管事的唾沫星子给淹死了。
与此同时,朝堂之上。
虽然宴会吸引了大多数人的注意力,但是朝堂之上关于组阁的讨论热度依旧居高不下,是上层官员们盯死不放的话题。
按照滕振的说法,内阁是皇帝与群臣之间的一个缓冲区域,群臣各司其职,然后将一些需要更高一层决策者拿主意的消息向上汇集,最终停在内阁这一层,皇帝与内阁成员共同探讨解决办法,最后再由皇帝拍板——
这根本就是皇帝主动分权的意思!
自古以来,做皇帝的哪有不希望所有权利都集中在自己手中的?所以皇帝和权臣之间的关系才总是那么难以处理,直接在大殿之上撕破脸的都有。
现在皇帝告诉大家,我觉得皇帝一个人没有办法拿所有事的主意,所以我们把能拿主意的人拉个讨论组一起讨论解决,这个讨论组里的人每个人都能分到一部分皇帝的权利。
有谁会不动心?
哪怕是已经大权在握的几位权臣都动心了!
要知道虽然事实比形式更重要,可有的时候人们就看重这点形式,他们是一言九鼎的权臣不假,可是他们再一手遮天也得借用皇帝的身份来说话,借他人之口哪有自己亲口说来得爽快?
而且他们注定要入阁!
组阁已成定局,但是在内阁成员人数和构成方面,一群大臣们争论不休,迟迟拿不出最终结论。
有人说内阁嘛,就三相加六部尚书就可以了,六部之外的其他部门都不干。
还有人说那干脆每个部门的最高领导都成为内阁成员,但一些边缘部门实在没有加进去的必要,而且那样的话内阁人员实在太多,不利于讨论。
最后大家都同意选择性的挑一些部门最高领导,还有几位王公组内阁,但是挑哪些剔除哪些又成了麻烦事。
和洛百通家有牵扯的鸿胪寺卿最近跳的就很厉害,他代表的就是那些不上不下的部门,放进去觉得多余,不放进去又好像不合适,扯皮半天也定不下来,每天吵吵吵然后不了了之拖到第二天接着吵。
鸿胪寺管的是外交,现在这个年代,国际事务在国家事务上占比不多,大郅国力强盛,周围小国没有威胁之力,说是外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