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树荫底下,穆初夏拿起玉米学着赵老太的样子,帮忙搓玉米仔子。
搓了一会儿,穆初夏得出一个结论,搓玉米比抗玉米难!她拖了一上午的搭斗手都没红,这才搓了一小会玉米,手掌边缘就红了。
在她忙乎间,地里掰玉米的人接连收工回了晒坝。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灶台那里喝水。
小孩们也跟着大人回来了,大中午的,他们仿佛不怕热,成群结队的在晒坝上追跑,玩得好不开心。
穆初夏很佩服这些小孩,她都热得不想动了,他们竟然还能顶着大太阳追逐。
穆家的几个男娃子也在乱跑的那堆人中,连穆福昆都在和孩子嘻笑玩耍,整个晒坝,同层的小孩就穆初夏乖乖的坐在赵老太身边帮忙,特别醒目。
“福昆,你妹咋不过来一起玩,我先前亲眼看见了,她力气可真大。”有个比穆福昆大一两岁的少年勾搭着他的肩膀,一脸哥俩好的模样。
“可能累了,不想动吧?”穆福昆回头瞅了眼正和玉米棒子叫劲的穆初夏。
“你meimei力气为啥这么大?”少年好奇十足,小眼神明里暗里的往穆初夏身上瞟。
“我咋知道!”穆福昆显然和这男孩很要好。
“我听我爷说过,以前他学打铁的时候,铁铺子里有个小孩子力气也很大,据说可以抗起两百多斤的铁疙瘩。”
说话的少年是张拐子家的孙子袁向北,之所以不姓张,是因为他不是张家的娃子,是张拐子前些年离开芭蕉村在外地领回来的,领回来的时候都五六岁了。
据说这娃子一家对张拐子有恩,爹妈都死了,家里一个亲人都没有。张拐子得到消息就跑出芭蕉村,把这个没爹没妈的孩子抱回来自己养,说是还他家的救命之恩,为了让袁家有香火继承,连这孩子的姓名都没给改,依旧姓着袁。
张拐子年轻的时候在外学打铁,后来跟着打铁的师傅去加入了当地的红军,还出省去打过日本鬼子,为国为家出把力气,他那条腿就是打仗时弄断的。腿断了,张拐子没办法蹦跶了就回了芭蕉村。但因为他断了条腿,一直没闺女愿意嫁给他。他一个人就这么过了些年,五十多岁了才抱了这么个小孙孙回来养。
因为有这层关系在,袁向北在芭蕉村还过得不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