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茹每周有比赛,都自觉提前完成作业,按时按点蹲在电视机前守着g省地方电视台。
哪怕那个时间段有别的台正在播放大热电视剧以及大热的综艺,他们还是选择了朋友。知道参选的人多,更是一秒都不肯错过。
好不容易出现了戚茹的镜头,小黄便会大叫,喊自家父母和哥哥与他一同欣赏。
“这就是你说的那个常借给你笔记的姑娘?”黄父一边喝茶一边瞄儿子的神色。他觉得儿子和小姑娘走得太近,心里肯定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想法。
小黄不知深意,对父亲大夸特夸:“嗯啊。她可厉害了,我觉得她讲课比我们老师讲的更容易理解,笔记记得又整齐又全面,而且她一得空就练琴,听说现在还开始学作曲。成绩都不带下降的!啧,人生赢家的道路。”
黄父点点头,暗道若是上进的孩子,早恋似乎不是什么大事。反正小儿子又不用继承家业。
同样的情景在周怡家也发生了。
一周后,戚茹再次前往锦川,同行的依旧是陆家兄妹两。这次的选曲不算难,是上一期比赛中某位琵琶选手演奏过的青花瓷。
青花瓷是偏古风的乐曲,最适合用民乐演奏,用二胡更是别有一番韵味。不过这一次戚茹没用林老送的那把二胡,而是向他借了一把韶琴。
韶琴的音色和二胡有所区别,减少了悲惨的曲调,音色更亮,更适合演奏欢快或是小清新的曲目。
网络上已经有古风圈形成,从网配到翻唱,涌现出不少‘大神’级别的网红。戚茹在陆妙和陈霜的科普下听了不少古风歌,拿去问林老,连他也肯定了几首曲子。
“确实有点意思。但词写得都是什么玩意,你看这首,化用诗句不是不可以,但人家用来怀念亡母的诗被他用作婚礼祝贺,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写爱国的这首还成。你们小年轻整天想着情啊爱啊,是该写点爱国歌曲。化用杜甫这个看得出是有一定功底的,编曲也不错。”
“这首我怎么听着有点耳熟?你练过?哦,是填词的翻唱吧,原曲是日本的。”
五十多首‘古风歌’给林老点评,又给了江潮生一份,询问他作为年轻人的看法,没想到两人的观点出奇一致,只给戚茹选出了三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