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府尹自然听懂了,也不会选错路。
毕竟是第一宠妃,府尹一直还是有些心虚的。
之前是十拿九稳——流言、名声和民心,从来就不好掌握,也不是什么是非黑分得清的。但是积毁销骨,谁也经不起祸害。
现在眼见着事不可为,府尹又不是姓苏的姓陈的,没必要跟着一艘破船沉海。
何况,听这位公公的意思,只要自己“弃暗投明”,玉德妃也是不会追究的。可能贵人那边观感不会好,但是过几年,也不是不能东山再起。府尹也不怕玉德妃事后毁了默契——这才哪到哪儿,就是为了她玉德妃、晋王和长宸公主日后行事的便利,也不可能将自己这样明着投诚的下死手打杀。
殊不知,一旦杀了俘虏,再攻城,遇到的就是拼死抵抗白白死伤自己人了。
岐山是请够了假的,便住了客栈,终于是守着衙门将那妾室逮捕归案。
之后自然是审讯,也自然审不出什么,无非是女子的妒忌狠心、yin奔什么的。
这女人没被弄死,就说明她是家族养出来的死士,现在故意被抓捕归案,分明就是有人不愿意事情再被追根究底。否则,天下忙忙,悬案多了去了,未必能找出“真凶”。
之后,岐山回了宫。
府衙也派了人亲自登了曲家和李家的门,在街坊邻里处登了告示,公开道歉,还补偿了银两米布。
章和帝竟然也在黔州百忙事中,抽出空子,赐了曲画“贞洁烈妇”的牌匾,倒是让一些烂嘴的不敢再随意编排了。
至于宫里没了个采女,却是没兴起半点波澜呢。倒是扬州一富商被参了“逾制”,本来这种事在可管可不管之间——大典规定倒是实打实的写着,只是再看不起商人的铜臭味儿,这银子总是惹人爱的。那富得流油的商户,总不能连身绸缎彩衣都不能穿吧?实在不近人情。
可官府要办,也没人能说出个反对来。
章和帝后来倒是叹了声商人实在财富惊人,传说中那些富可敌国之辈,倒不一定是夸张,心里防备,却是愈加重农抑商,添了许多税收项目,对律法也看得更严了些。
作者有话要说:唉,太晚了,还有一小段归在下一章好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