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在外逃亡的三年,自然什么都允许的,这会儿听见重臣拿着太子婚事来说,心里头不大高兴,沉着脸看着百官。最后这些官员说了半天不见帝王吭声,抬头见威严的帝王眉头紧锁,立刻噤声起来,帝王就问,“你们可还有其他什么事情要禀的?赶紧说,朕的家事就不劳你们cao心,朕的儿子何时成婚更是不劳烦你们惦记!”
百官噤声,金銮殿上静悄悄的。
当朝丞相陶元九一直半闭着眼,仿佛这朝堂上的一切都与他无关。当年他那个嫡孙女陶若珺宫里闹的那出事儿,与太子的亲事也没了,被他拘在府中两年学规矩,又把她送到乡下庄子里静养,等到京城里头差不多遗忘此事,他给孙女寻了门亲事,一年前才出嫁,就算她当初哭闹着不嫁,还是被他压上花轿。
如今这些人惦记着太子亲事,无非是因家中有适配太子亲事的姑娘们罢了。
陶元九嘲讽一笑,忽然听见如玉石般清朗的男声响起,“回禀皇上,臣有要事禀告。”
是大理寺左少卿燕屼的声音。
陶元九慢慢睁开双目。
燕屼上前道:“此事事关重大,还需到后殿禀明皇上。”此事还未彻底查办之前,的确不易让太多人知晓,以免百官里有两位盐官交好之人,私下与他们报信,何况他是追查整整一年才查到这些证据的,更重要的是,这两位盐官可以说是陶丞相的左臂右膀,一位是他的学生,另外一位是他的幼弟。
若能除去他们,对陶元九的损伤极大。
宦官宣禀退朝,帝皇与燕屼移到御书房,燕屼才奉上手中奏折书信道,“皇上,两淮盐官路荣与陶岩在职为官这些年贪污受贿,数额巨大,臣已有铁证,还请皇上明察,严办此事!”
帝王双目微亮,起身接过燕大人手中的奏折和书信,仔细翻查,半柱香后才猛地一拍书案,恨声道:“这些个贪官污吏,真是该死,朕信任他们,让他们担任两淮盐官,这些年却被他们贪污巨大数额,实乃罪该万死,此事定要严查。”
燕屼道:“此事乃当初臣前往两淮办案时察觉的蛛丝马迹,因没证据,当初不好禀明皇上,这一年多臣派人暗地里察访,这才彻查清楚,极为震撼,不曾想这两位贪污的数目已如此巨大。”
☆、第138章
第138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