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姐一直互通书信,如果先生能修书一封,长姐见我的把握会更大。”
严家族长极是欣慰,当即打发下人去访听有没有往京都去的商队。
其实外出远行最方便和安全的是雇佣车行的马车及护卫,雇上两辆车四个人,一路逍遥自在,不过费用太大,连车带人没有百八十两银子下不来。
退而求其次就是跟随商队,交个七八两银子,就可以缀在商队后头,安全是肯定的,缺点是不自由,何时停何时走,何时打尖何时住店都得听商队安排。
严青旻是头一次进京,还是安全为上。
没几天工夫,严家族长就找到了一家商队,约定好三月三出发。
严青旻也从袁先生那里得到了书信。
临行前一晚,严家族长拿着几张银票语重心长地嘱咐严青旻,“这里共一百两银子,这张五十两的,你缝在腰带里,到时候系在腰上,到哪儿都丢不了。这两张各二十两,你贴身收着,另外十两是散碎银子,留在路上吃茶住店用。到了京都,首要的是为自己谋个前程,其余人都不用管了,都是些扶不起来的阿斗,你只顾着你自己就好……以后,咱们严家还得靠你支撑门户光大门楣。”
严青旻看着银票默默地点头。
银票是四四方方的暗黄色表纸,左边写着“四海钱庄”,右边写着“通存通兑”,正中是“纹银二十两”的字样,上面盖着朱红色的印章。
记忆里,他曾经也见过这么一张纸。
在严清怡盛绢花样子的针线笸箩里,他偶然间看到了,本能地感觉是值钱的东西,就夹在书本里打算用来买纸笔。
严清怡跟他要。
他问严清怡,“这是什么,能不能当银子用?”
严清怡回答,“不能,就是张纸,没用的东西”,然后当着他的面儿,毫不犹豫地撕了。
他记得清楚,被撕掉的那张纸上,写着“纹银十五两”的字样。
十五两银子!
足够他读五年书都不止,严清怡伸手就撕了,却还告诉他,家里没有银钱,供不起两个人花用,让他停了读书,只供薛青昊学武。
那时候他年纪小,轻而易举地就被糊弄过去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