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没买成的那块田,去年王豪白献给了他。他原想回乡去看视看视,却被公事缠住,始终未能成行。今年清明,又被紫衣客这事绊住,不知几月才能回去。可再一想,如今家乡早已没有亲人,还回去做什么?即便是有父母兄弟,他们子子孙孙、和和乐乐,你去了,也只是个孤身无后之客……
他正在出神,轿窗外走近一人,低声叹了句:“同为骨血亲,缘何分高低?”
杨戬听了一怔,不由得想起儿时。当年家中三兄弟,哥哥只长他四岁,行事言语却已像成人一般谨重,因此深得父亲器重,但凡见客交易,都要带他去历练;幼弟则生得灵秀乖觉,极讨父母宠爱;唯有他,性子迟慢,又不善言语,始终难合父母的意。他越想做好,便越易出错,时常被父亲责骂。儿时,不知偷偷哭过多少回。后来家败,为了几十贯钱,三兄弟要卖一个入宫,父亲自然便选了他,他却连“我不愿去”都不敢说出口。以往从不敢在父亲面前哭,那天眼泪却无论如何也忍不住。父亲看着他,只说了句:“哭什么?送你进宫是去享大尊贵。”
回想当日离家情景,杨戬心里一阵发涩,却听见窗外又走过一人,叹了句:“儿时一段冤,白发仍梦寒。”
他又一惊,见窗外是个老者,身影瞧着有些凄惶,恐怕是幼年遭过冤屈,至今仍解释不开。他也随即想起儿时一段冤屈。
他父亲家教极严,极少笑。母亲又太卑顺,一向谨守妇道,从没高声说过话,也极少迈出过二门。杨戬记得最清的是五岁那年,他父亲押了一车药材,带了长子,去州里交易,来回要几天。那时他父亲从江西引种的鹿子百合正巧开花,家里那些仆妇争说那花朵好不稀罕,纷纷耸动主母去瞧。杨戬三岁的幼弟又在哭闹,他母亲只得带了他们姐弟三个去。
到了田头,杨戬张眼一望,顿时有些发晕:那田里开满了花朵,花瓣雪白翻卷,布满殷红斑点,犹如蘸了血点的白爪子一般,花香又极熏人。杨戬有哮症,闻不得这些浓香异味,胸口一阵窒闷,几乎喘不过气来,他忙朝后倒退了两步。他的幼弟却正巧从母亲怀里挣跳下来,刚奔到杨戬身后。幸而杨戬及时察觉,慌忙闪向一边,才没有撞到幼弟。可幼弟偏偏脚底一绊,猛地摔趴在地上,顿时哭嚷起来。杨戬顾不得胸闷气促,忙要去扶幼弟,手却被重重打开。抬头一看,是母亲。
母亲狠瞪了他一眼,骂了句:“谁人走路倒着走的?怪道你父亲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