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
最慌的是被一一对应写通稿的记者,这些记者已经不是第一次写通稿诽谤一个人,也遭到过起诉,但那时候要不是媒体公司顶着,要不就是对外装作不是那些黑稿的“原创”,声称是从其他地方抄袭过来,以此降低他们主管故意捏造事实的行为,降低被起诉成功的法律判断。
这一个套路,这些媒体玩的很溜,而很多被他们恶意捏造事实诽谤的受害者,起诉不能成功或者达不到重判也是这个原因。
网络太多这些新闻,互相交杂着各家记者乱编的假内容,他们都不标注出处,只爆料来源于投稿或知情人等等,使他们可以互相推卸责任,降低他们在其中故意捏造并散布诽谤内容的犯罪情节。
因为只有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属于情节严重才能构成诽谤罪,面临判刑。
所以很多时候,被媒体诽谤的人在面临铺天盖地的诽谤新闻,最后都找不到能起诉的人,起诉发布新闻的媒体公司,诽谤罪单位不能构成犯罪主体,最后情节恶劣最多赔钱,没人受到判刑。
姜林夕这次却是在苏慕到帮助下,把每家媒体编写造谣她劈腿多人新闻的记者精确到个人,这些人遭到起诉,都需要接受检查,而这检查自然能查出来,他们到底是“抄袭”别人的新闻稿,还是自己编写不实新闻去诽谤姜林夕。
一时间,被姜林夕大手笔起诉的媒体们都吓到了,马上停止了对姜林夕的诽谤,找律师应对这次都能把他们起诉成功的官司。
胡忻也在姜林夕这次起诉之中。
从他传给媒体的照片,苏慕追踪到他,还看到他跟记者的聊天记录,这些记录把苏慕气的不轻,翻了下这小子的手机,然后翻到能把胡忻“弄死”的信息。
不过,不等苏慕把这消息利用起来,让胡忻把牢底坐穿,网上又出幺蛾子了。
这时候,那些被姜林夕起诉的媒体和记者,都停手不敢继续造谣黑姜林夕,删除那些通稿或直接发布道歉声明降低他们犯罪情节,请求法院轻判了,微博、微信一些自媒体、公众号却接上他们的“工作”,继续爆姜林夕的“黑料”。
而自媒体和公众号,也就是一群收了钱才办事的营销号,跟之前那些新闻媒体因为“秃鹫”事件自发报复姜林夕完全不同,且黑她的内容和方向也不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