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休息呢,臣这便命人去请。”
徐景昌出现在朱棣面前的时候,朱棣险些有些认不出来了。
他显得成熟了不少,面上已没有了此前的幼稚,似乎因为眼睛有些不好,因而戴上了一个玻璃镜。
“臣徐景昌,见过陛下。”徐景昌规规矩矩地行了礼。
朱棣上下打量,不由道:“平日里总是神龙见首不见尾,今日见你,已是不认得了。此番……你鼓捣出了这个,可谓功勋卓著……”
徐景昌道:“陛下,这是宋王殿下提出来的构想,且大抵的原理都已阐述,而臣等,不过是进行完善和改进而已,说不好听一些,其实就是试制出一些成品,进行一次次的试验,确定出一个最忧的方案,而后,再进行一次次的测试,寻找出测试过程中的问题,并且持续的改进。”
“这电报所涉及到的机械、电磁学以及材料学,也不是一个人能办成的,不过臣算是领了个头,论起功劳,那也是上上下下这数百人的成果。”
徐景昌一点儿也不好大喜功。
倒是谦卑的很。
当然,一方面是他如今醉心于研究,知晓想要继续带着大伙儿往这个方向深入下去,不给大家一点甜头是不成的。
另一方面,身为世袭国公,还真未必将这些功劳放在眼里,说难听一点,这算啥?
朱棣听罢,满意地颔首道:“那么,朕当如何赏赐你们?”
“这个容易。”徐景昌倒是很是直接地道:“给银子,给更多的经费!现在研究院,最缺的就是经费,要招募人手,可不简单,寻常的薪俸,只能招募到寻常的人,若要招揽英才,这花费可不小。”
想了一下,他接着道:“除此之外,还需有各种从作坊里特殊定制的许多仪器,专供研究和试验之用,臣一直想扩充研究院,设电磁所、材料所,还有原有的机械等所,也需扩充,眼下,这研究院,不过数百人,从前有不少培养出来的人,却被作坊和商行招揽跑了,若是再多给一些经费,臣便可高枕无忧了。”
朱棣不由道:“这个好办,这些银子……朕给。”
张安世在旁也忍不住道:“臣这边,其实隔三差五也想办法,请各大商行的东家,与研究院的上下人等,进行一些座谈,其实也是解决经费的问题,让他们彼此交流,或许可以彼此之间,有所合作。研究院闭门造车是不成的,许多项目,都要有实际的产出才成。”
朱棣深以为然地点头,接着道:“依朕看,这著有成效者,还应该敕封学官,此事,可以归教育部来管。”
说罢,朱棣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