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李时珍自然要请,但是眼前的也不能放过,太浪费人才了。
“施大夫,明日我就让人去请濒湖山人。但也请施大夫不要推脱,先教这些团丁简单的包扎之法。”
听张卫国都这样说了,施道也不好在拒绝。当下答应在李老先生没来之前,由他带教,每月教四天。
尹鑫回去以后,不敢隐瞒,把今晚的事情跟自己的父亲说了。尹正德也感到棘手,虽说他家是淮南首富。但民不与官斗,如今这张家二小子,不但在庐州府吃的开。现在又结识了巡抚,他自己也成了百户。骂自己的儿子整天就知道惹事生非后,也在想怎么向张家解释今晚的事。
“过几日是你母亲的寿辰,明日让你大哥给张卫国也送张请柬。希望在寿宴上,能和他化敌为友。现在不是得罪他的时候,往后不可再招惹他,你可明白”。尹正德威严的说道。哎,自己这个儿子太不争气了,以前张家那小子,也是只知道吃喝玩乐。但是看看人家,现在混的是风生云起。还让他自己当了官,自己的这个儿子什么时候能像张家小子那样呀!
其实张卫国现在没有时间理会尹家的想法,因为他现在忙着安置点的事。小安子向张卫国禀报说。现在已经入秋,而安置点的百姓防寒衣物基本没有。而且,现在安置点的人越来越多,负责叫孩童的私塾先生,也大大的不够。谁愿意教穷人家的孩子呀?谁又不想教那些富家子弟,因为以后他们考取功名的机会要大的多。谁又不想自己教出几个状元出来,以后吹牛,多有资本。那个谁谁谁,对,就是考上状元的那个,年少时还是我教的呢!
对此,张卫国回答的很简单。防寒的衣物棉被买,差多少,就买多少。现在自己前前后后招收了有近两千人,这些人家基本可以自己配置衣物,毕竟自己给他们的月银还是很可观的。而对于孩童的读书问题,更简单了。说什么也要让孩子读书呀,人才不光二十一世纪重要,在哪朝哪代都重要。没有私塾先生?有钱还怕请不到先生吗?淮南城请不到就让人从庐州府其他州县请。告诉别人,待遇好好的,月银高高的。
对于继续从很远地方过来的流民,也不要怕负担,有多少,收下多少。每日必须要有两顿以上的饱饭,每人必须要病有医,寒有被。尹家派人送请帖的时候,张卫国正忙着如何安置学堂的问题。只是对送请帖的人说,知道了,有时间再说吧。把尹家的家丁弄的一愣一愣的,尹家可是淮南的大户,谁不因为收到请柬开心万分,这小子也太不把尹家当盘菜了吧。
张卫国确实没有把尹家当盘菜,因为他现在根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