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梁宣本心是想好好教养君阳的……即便这个孩子占去了宋如慧太多的心神。
他原以为,不让君阳担惊受怕、教他是非对错,就足够了——比他的父皇不知好了多少倍。
宋如慧又道:“君阳也到了进学的年纪,陛下心里可有合适的太傅人选?”
梁宣微一点头,说:“还要好好挑一挑。既然要选太傅,君阳便不能再住凤仪宫了。”总不能让太傅出入中宫教导太子。
宋如慧愣了一下,后知后觉地说道:“那……就迁去东宫吧。”
她心里略有些舍不得,但除了君阳,她膝下还有一个皇子一个公主,有时候三个孩子一起闹腾,她也十分疲于应付。
趁此机会让君阳迁宫别居,倒是恰逢其会。
梁宣微不可察地笑了一下——好几年前,他就想让君阳搬去东宫了。
宋如慧说:“这几日先命人把东宫打扫一遍,等太傅的人选定下来了,再搬走也不迟。”
梁宣点了点头。
虽说他希望君阳赶紧搬走,但相看太傅的时候,还是着意精挑细选,不曾潦草对待。
朝中有个名唤贺兰明的青年才俊,是苏州府人士,先时连中三元,很是才华横溢、文采飞扬。
他的命途也颇为传奇,据说一出生就得了痴症,直到十三岁那年才被王太医治好了。而后便像开了窍一般,写得一手锦绣文章,人人都要赞一句大器晚成。
——却也算不得“晚成”,贺兰明在金銮殿被钦点为状元的时候,也不过十七岁。历来考进士科的学子,能有几个在尚未及冠的年纪考取进士?更何况贺兰明还是难得的连中三元,说一句“天资卓越”也不为过。
如今贺兰明仍旧有几分“痴”性儿。他认死理,一根筋,正直而坚定,不会长袖善舞的那一套。
梁宣向来欣赏这种臣子——为帝为君者,只需要你的忠诚,不需要你的圆滑。
当年殿试,贺兰明对答如流、出口成章,彼时梁宣便觉得此人才思敏捷,颇有宰辅之质,再过几年,定是朝中的中流砥柱。
再过几年,君阳也长成了,届时着手监国理政,若能有一个位高名远的良臣辅弼,便再好不过。倘若这位“良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