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就只能专心对付其他的叛军,企图先平定他处之乱。
他笑着夸赞道。
废话,王二直接不收钱,能不喜欢吗。
不纳粮,几万几十万大军吃土吗,还是富商大户跟韭菜似的可以一茬一茬地长?
王二听了,沉吟一下,也觉得有些道理。
“大好天下,竟然糜烂至斯,虽是叛逆裹挟百姓所致,但是也终究与陛……”
简单来说,就是旱的旱死,涝的涝死。小流寇以及新起的流寇,面对明军一个千户都吃力,而几个大的反王,在经历过这些年的流窜生涯之后,其核心部队经历了征战,已经拥有了相当的军事实力,有了一定和明军放对的能力,甚至超过了大多数的普通明军。
这么一段时间过去,他也已经得到了成长,不再是原本那个只知道一头莽的义军领袖,明白政治等种种利害。
没办法,河南毗邻北直隶,这里出现一个不断坐大的坐寇,那是堪称心腹大患的问题,一個不好,对方就兵临京畿了,当然得尽快剿灭。
他必须全力应对。
沐天波的脸上露出一丝笑意,疼爱地看着自己的弟弟。
不过,当务之急,还是要击退明军大兵的进攻。
“哒哒”的马蹄声传来,又有一少年纵马而至。他将手中一个还在滴血的头颅抛下:
“兄长,贼首已经授首。”
“发粮发地,乃是收百姓之心……可是却反而恶了士绅们,若是王上志在天下,就不可不顾及他们,士大夫才是天下之根本。”
如今,经历过这些年岁,他更加成熟,已经是一名合格的指挥官。
不多时,他们已经回到了扎营之地,在大营之中休憩。
顾君恩是传统的文人,纵然他智计百出,但是依然还是坚定地相信,拉拢士绅,方为正道。
“待击败朝廷此次围剿,我便于豫省开科取士,开收赋税。”
随着大明愈发的混乱,朝廷对于各地的震慑能力也是大幅度减弱,以至于这些地方的土司,又有些蠢蠢欲动。
他接着沐天阳的话头,说道:
“确实如此……如今东南,竟尔传出了那江浙逆贼的施政之法,仔细一看,这逆贼竟尔比朝廷更有宽仁之心,实在是有些可笑。”
“并非是军力不足,而是人心不存。天灾遍野而不救,百官贪腐而不削,富者仓禀实而贫者却易子食,这些才是动乱的根本。”沐天阳说道。
“归根结底,还是朝廷威慑力的下降,莫说是太祖太宗时期,便是神宗在时,携定杨应龙之乱的威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