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两么!
胡汝嘉当然清楚这是捐济的银子,想想自己只带了六百两来,脸上不禁一热,心道:我倒不如梁五哥?
连忙叫了随从,叫回家再取四百两银子来用。
其实此时的主人徐维并不在听戏,他在忙着记账,在他旁边负责收钱的,是蒋大娘。
今天之所以这么热闹,来的人这么多,掏钱的也不少,其中有个原因就是,这件大好事以后是要在胭脂河畔立碑的。
而且碑文背面会依次刻上所有捐赠者的姓名字号,并向官上请令褒奖。
当然了,所谓的褒奖不会一家发一块牌匾配一朵大红花,而是在溧水县和各自本县张贴红榜。
溧水县如今坐镇的钱申功、江宁县张守拙都已经表态了,只等名单确定,便叫衙门拟红榜。
这是一件荣耀的事情,而且是花钱也买不来的。
不到一个时辰,徐维的账簿上便已经密密麻麻写了两页纸,粗略的算了一下,已有四千四百多两银子了。
其中排在头三名的,就是梁叛带来的那三位客人,齐鹤轩、冯宗亮、谭显宗。
这三位客人每人都是一千两,足足占了总数的大半。
不但他记账的时候吓了一跳,就连收钱的蒋大娘也是迟疑了半晌才敢收了下来。
可是当他们再次收到一千四百两银子的时候,惊讶之心只有更甚。
因为出钱的人是冉清,而且冉清很明白地告诉他们,这其中有一千两是梁叛出的。
那两张兑票有一张兑现时需要扣除“火耗”的,由冉清替他补足了。
同时冉清还提了另外一个要求:梁叛和她不打算在那座碑上留名字。
徐维一下子犯了难了,这些钱一总都要公示的,明明收了这么多,立碑的时候却少了一千四百两,岂不是徒招非议?
最后还是蒋大娘定夺,立碑时这一千四百两银子也要刻上去,不过人名以“江宁义士”代之。
徐维别无他法,也只好如此。
冉清没有多耽,她虽然心中记得许多元曲,但是不喜欢听戏。
特别是不耐烦听那些才子佳人的戏码。
所以捐了钱以后,便带着阿虎和阿庆在院中游览了一番,便自行离去了。
临走前她告诉阿虎,这些人都是在为洪蓝埠筹钱救灾,叫他记着这份恩情。
阿虎自然是点头不止,认认真真将那些人的面孔都看了一遍。
就在冉清带着两个孩子离开小西湖的时候,张守拙才刚刚被胡懋礼找到。
他接了便条一看,脸色大变,来不及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