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开始出手。
而此次的开端,是由一封请立太子的奏书而挑起的。
也是直到此时,林大妞才真正明白,孙青山那李明成谋夺首辅之位,如何与莹莹的后位联合起来。
林大妞对政治时局,并不甚了解,她问孙青山:“你就那么有信心,若是陛下就顺着你们的意思,立了大皇子呢?”
孙青山笃定摇头:“不可能,大皇子自出生之后,便没受到多少优待,一应教养更没有东宫应有的规矩,怎么可能会被立为太子,退一万步来说,单单大皇子带有一半的郑氏血脉,别说陛下,就是群臣也不会答应的。”
经他这么一解释,林大妞这才明白这其中的弯弯绕,虽然在很多人看来,皇子在成为太子前后,差别犹如天堑,但实际cao作起来,却并非如此,尤其是这些混迹朝堂多年的狐狸们,对于帝心的把握,更是精准,一个皇子是否有望成为太子,是否能成为太子,其中包含名分,更有着大臣与皇帝的博弈,和对皇子资质的考量,而这些,都可以从陛下对这位皇子的态度,教养方式,可以推断一二,大皇子早已满六岁,还未出阁读书,未有正式指派先生教导,从某种方面来看,既然被排除再外了。
另外还有一点,朝廷多年以来,都是皇权和相权相互角力,皇权力竭时甚至会将宦官搅进政局之中,以此来寻求平衡,这也是为何建朝多年来,后宫鲜少作妖的原因,后宫可以看做是皇权的一种延伸,当皇权本身都不足以抗衡相权时,后宫又何来兴风作浪的本事?
正是这种略带特色的政治氛围,使得正统科举出身的官员,十分瞧不上那种依靠裙带关系上位之人,在正统看来,那是佞臣,是邪门歪道,是需要打击和消灭掉的。
而这才是郑百万在朝中举步维进的真实原因。
不是没人不想去依附巴结郑百万,而是不敢,一旦被整个正统的官僚集团所排斥,基本上便绝了升迁之路,所以,没人敢去捋这个虎须。
而郑百万之所以没被搞下去,一来是给太后几分面子,二来,也是这些人自骨子瞧不上郑百万,并不认为他能翻出什么风浪来,但,即便如此,一个郑百万已经是群臣的极限,这些人,是绝不会允许第二个郑百万的存在的。
而郑家什么德行,这些年大家的眼睛都不是瞎的,当然看在了眼里,所以说,想要立一个带有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