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0章双璧
度索原,关西军大营。
一帐内关西名将聚集,他们正是庞延、杨阜、庞淯、张恭、周烈、傅巽六人。这些人皆属于西园军中的少壮派,最长者为庞延,至今也不过是二十六,最小的是傅巽,弱冠而已。
他们这些人都是昔日刘宏从雍凉豪族中检选的羽林子弟,是专门用以培养作为第二梯队的军吏。
但随着刘宏驾崩,西园军内部又因宦官和关西世家的政斗而四分五裂,昔日这些国家选育的菁英如今也不过就是董卓门下犬而已。
在如今的董卓军体系中,他们这些人属于一个比较尴尬的位置。在乡情上,他们和董卓的核心腹里是同乡,皆为雍凉子弟。但在政治上,他们这些人又属于世家一派,在此前的政斗中,董卓重点打击的就是这一群人。
也就是现在的小皇帝刘协为了平衡一直维护这些人,所以他们的兵马到现在还能维持住。
所以无论是政治诉求还是代表,他们都属于现在所谓帝党的一员。
你要不就带着大军北上,做出倾力救太原的架势。不仅能给太原守军极大的信心,还没准可以不战而屈泰山军。
于是胡轸也就是觉得有些败兴,其他的也没觉得有啥问题。
于是其人大手一挥,就招呼自己的二百扈骑随他出营,他们要去猎鹿去!
如此种种,王昌判断西道更会是泰山军的出军方向,于是先调集军丁、力夫先修建了玉璧。
其中王昌专门提出了他所构建的两座砦壁。
为此,他写了这封军报。
这条道之前也是援并大军所来的通道。
“你傅巽说出这样的话来,可见你傅家也是后继无人了。你以为作战都是蛮顶着?这叫欲取之,姑予之。做事从来都是退一步,走两步,再一步。如此符合兵法的实虚之道。你如何?想着一上来就和敌军决战?要知道咱们这些人可是关西一半的精兵,要是因为冒进而败,那一国都要崩塌。所以我军首在保存实力,在对峙中寻找敌军的弱点,再而求胜,这才是稳重的军国之策。”
走这条道的好处也很明显,那就是道路易行,能开峨嵋台地的障碍,行进方便。此外,补给通畅,一路有汾水,大军可与船队同行,水陆并进。
从敦煌来的张恭倒是解释了一番。他们张氏孤悬敦煌,素来谁在中央就拥护谁,于是为胡轸开脱:
“胡帅也有苦衷啊。这全军上下谁不是七八个心眼。这个要北上,那个要南下,胡帅也难啊。”
反倒是李傕他们这些凉州腹心却心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