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能养家吗?”赵匡桓问。
苦力咧嘴笑道:“日子好着呢。老婆做月子,我还给她买鸡炖汤吃。乡下老家,过年也会带钱回去孝敬父母。大同银行里,我已经存了十多块钱,每个月还能吃银行利息。我现在是租房子住,打算明年就买房。”
“有妻有房,还有子女,确是好日子。”赵匡桓笑道。
苦力笑着说:“都是托万岁爷的福。”
复行数十步,赵匡桓又指着个中年,把那人也叫过来问话。
“你是做什么营生的?”赵匡桓问。
中年回答说:“回禀殿下,草民是替东家跑生意的。”
赵匡桓问道:“跑什么生意?”
中年回答说:“最初是在沈阳、辽阳那边收山参,运到旅顺这边来卖。后来开始收皮毛,东家的生意越做越大,前几年还去海兰泡开了分号。”
“我没问东家,我是问你自己。”赵匡桓道。
中年说道:“草民是旅顺分号的三掌柜,专门跟南方商人接洽,把东北货物卖到南边去。”
大掌柜可以理解为总经理,二掌柜相当于财务和行政总监,三掌柜则负责销售和运营。
赵匡桓问:“你每月多少工钱?”
中年详细回答道:“月俸15块钱,年底还有红赏。若是做成大生意,则东家另有奖赏。”
赵匡桓笑道:“那伱算是有钱人。”
中年人也说:“托万岁爷的福,赶上了好时候。草民年少之时,到处都兵荒马乱的,生意根本没法做。幸得陛下扫平四海,才有了如今的好光景。”
赵匡桓又问:“家中有几个子女?”
中年人说道:“四女一子,儿子是三十多岁才有的。不过草民并未宠溺,该打还是要打,如今都已小学毕业了。学习还算不错,估摸着能拿到中学毕业证。若是考不上公费生,到时就自费读大学,说不定今后还能当官呢。”
“那就祝令公子金榜题名。”赵匡桓拱手说。
中年连忙下拜:“哎哟,殿下折煞草民了。借殿下吉言,犬子若能金榜题名,必定做那忠君报国的好官。”
赵匡桓又招来数人询问,发现旅顺这边欣欣向荣。
主要还是明末辽东打烂了,地广人稀,又减免田赋多年,农民全靠种地都能过好日子。至于城里,特别是码头,有很多进城的农家子,只因城市和码头赚钱快,比土里刨食更有劲头。
也问了两个商家,都说官吏并未盘剥,每年按规矩缴纳铺税。
继续往北,路过一个村落。
赵匡桓先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