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年轻,才十八岁。
但曹操自身的起点也很高,十八岁一出仕就当了都城的治安管理人,二十几岁的时候当济南相,掌握一个封国的大权。
他还被调任过东郡太守,只不过当时对朝廷心灰意冷,又因为担任济南相得罪了太多权贵,便毫不留恋地没有去,因此丝毫没有因为这话生出嫌隙。
“使君但说无妨,”曹操苦笑着说:“我为官多年,也就只剩下经验了,承蒙使君看得起。”
为官多年,有的人是扶摇直上,他却是原地打转。
今日诈听得往事,曹操也有些唏嘘:“颍川向来富庶,使君无需担忧。”
荀澜试探着说:“若富庶的只有少数权宦之家,饥民无数,那便没有意义了。”
曹操脸上现出了一丝讶然,没想到买官的道人居然能有和他一样的想法,真是人不可貌相,他回道:“自黄巾之后,天下大乱,饥民遍地,流寇丛生。民生之多艰,我也时常有安抚饥民的想法,奈何……唉!”
若要生民吃饱,谈何容易!
“贪官污吏无数,吞没朝廷赈灾款者不计其数。”荀澜指出:“逼得百姓不得不成为流寇,真是让人觉得悲哀啊。”
曹操的面上也露出了惆怅的表情,然而此事无解。
惆怅地吟了一句《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他素有中兴汉室之意,愿意励精图治,整肃吏治,然而现在郁郁不得志,想来便觉得胸中愤懑。
“听说孟德担任济南相时,惩治贪官污吏毫不留情,造福一方百姓。”
不仅是为了和曹操寻找共同话题,荀澜也在真诚发问,毕竟走马上任颍川郡的他也面临着相当棘手的问题:
“实在是我辈楷模,澜也有效仿之意,只是不得其门而入。”
这番话说得曹操心中十分熨帖,连忙说:“既是志同道合之人,使君但说无妨。”
荀澜烦恼地叹了一声:“地方官官相护,我们千里独骑赴任,这犹如一人徒手解乱麻,实在是无从下手啊!”
闻言曹操收敛了笑容,脸上一派肃然:“使君不与人同流合污,已胜于九成官员;使君有肃清吏治之心,已远胜于九成九官员了!”
他本只想试探对方,谁知竟是遇到了知己。
联想到对方镇压黄巾贼的军功,曹操觉得自己小觑面前这人。所谓英雄不论出身,虽然是买官而上的道人,焉知没有真才实学?没有护国爱民之心?
曹操亲自站起来给对方倒酒。
“我赴任济南相没多久,就发现了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