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当即撸起袖子说:“将军,可顿顿管饱饭?要是能吃饱,俺就报名了!”
赵云笑道:“太守仁义,岂会让你饿着肚子上战场?”
有一大汉扛着锄头从田间回来,听说了募兵的事情,立即上前,不假思索地说:“将军,俺报名。”
众人皆道:“三郎,你也不和家里商量下?”
那人大着嗓门说:“不用商量了,俺家是交不起赋税了。俺一个人出去打拼,全家都能活。再说了,前几天货郎经过俺家,说报纸上也写了这件事。这天下人都知道了,荀太守肯定不会反悔的,有什么好顾虑的!”
说着,义无反顾地找兵卒报名登记了。兵卒拿出来一厚实的黄麻纸,写上他的名字、住址,年纪,还描述了下大致的长相。
“征兵三年,三年内你的父母和未成年的子女都不用交赋税。若是你不幸回不来了,也一样不用交,另外官府会发两千钱的抚恤金,直接给到你的父母妻儿。”
那人不会写字,兵卒拿出印泥,让他按了指印,又让他指定抚恤金的继承人,把继承人的名字写在旁边。
做了两份,另一士兵拿出一方正的大章,在两张纸上都盖上,一份自己收起,一份交给大汉:“让你的家人收着,凭借此物可以不缴纳赋税。”
又招手让乡里三老过来:“你们也要做好登记,交税的时候,不要弄错了。若是让人多缴或者拿兵卒的功劳给大户人家,太守说了是所有经手这件事情的人都要被罚,轻则流放,重则五马分尸。”
三老一愣,他们许久没有听说过这么严苛的刑罚了,以前都是打板子。听到五马分尸,觉得毛骨悚然,连忙命家里人去取纸笔来,免得自己犯错。
大汉宝贝似的将黄纸收起来了:“军爷,那万一乡里记错了,来收税的官爷看到这契不认呢?”
“那让你家人带着契约到衙门敲鼓,放心吧,县尉会为你做主的。”兵卒耐心道:“就算是县尉和当地富户勾结也不怕,拿到宛城去,你举报收税官爷和县尉,不但不会被责罚,还会被太守赏一万钱。”
围着的众人倒吸一口凉气:“一万钱!”这也太多了。
兵卒笑道:“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大汉摇摇头:“没了,大郎你人真好,以后上了战场俺跟着你,俺有一身子力气的!”
兵卒笑了笑,没应承。他指了指盖着大印的黄布:“刚才你们乡长没念完,继续念下去,上面都写着的,放心吧。”
接下来便一传十、十传百。来募兵的将军看起来脾气很好,还是代太守履职,是他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