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拿着药方去抓药。”
这已经很好了,医师的问诊费百姓很难承担的起。就算是十几个钱,对于挣扎在温饱线上的他们也是很重的负担。很多都是靠着一个个鸡蛋、一捆捆柴火攒下来的铜板,没什么其他的进项。
听医师这么说,乡民连忙道谢。
老医师摆摆手道:“都是荀太守的安排,太守仁慈,不必谢我。”
他们在此间停留两日,接下来就要去下一个地方,载着少年少女的太平车,则由赵云的两个亲随护送着,送至宛城。
因为荀澜担心路上会有南阳郡的世家豪族插手,打漂亮少年少女的主意,所以他们路上除了夜里歇息,基本上不停留。
一如荀澜所料,赵云出马,事半功倍,豫州军在南阳郡的民众心里留下了非常好的初印象,招兵和招生也都十分顺畅。更在这个过程中,让新任荀太守的仁义美名深入人心。
这些兵卒将在宛城由赵云进行训练,为日后兵发扬州做准备。招募的学徒则由黄盖划了一块地盘,由老医师们带着,学习医药的基础知识和辨认药草。
为防生乱,荀澜特地将阳翟几个靠谱的老医师调了过去,还让自己侍女樱桃和芭蕉前去监督,免得发生霸凌女学生的事情。
此时的阳翟,也迎来了一位贵客——荀澜一直在找的张仲景,后世的“医圣”,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的作者。
对于州牧特地登报寻找名医张仲景,华佗本来是有些不服气的。张仲景在医师中,可没什么名气,而且他之前都在做官,只是在空的时候给人看病。但见识了张仲景写的伤寒杂病论心得,他立即就心服口服了。
难怪州牧千方百计寻他,他对药理的认知,甚至比自己还要深刻!
张仲景的父亲当过官,他亦曾被州郡举为孝廉,进入官场。不过在董卓进京之后,张仲景就辞官了,在外云游,专门给人治病,直到看到报纸上,被上面所写的《千金方》一节吸引到,才专门来到阳翟。
不过他没有直接去州牧府,而是去了阳翟城中最大的一家医馆,想要见报纸上宣扬的名医华佗。
他怀疑《千金方》乃是华佗所著。然而华佗却道:“这些医书,都是荀州牧给我的,据说皆出自蓬莱仙山。”
“真有蓬莱仙山不成?”
“不管有或没有,荀州牧的本事都是货真价实的。”华佗佩服张仲景的医术,又知道他是州牧铁了心要招募的人,便挑一些荀澜的仙药事迹说了。
张仲景大为震撼:“真有那种小小的药丸,只要几颗,就让人药到病除?”他辞官后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