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政法各部门下达的任务和提倡的活动,以及民兵、征兵和应急工作。
王培生是62年就下乡的老知青了,还是党员,是大队里为数不多的文化人。
王福瞥了一眼黄凤英,又看了看顾月淮,没吭声,坐在火炕上抽着纸卷烟。
他家的肉都是让这丫头给换走的,他都还没吃几口!
“黄主任?你这是?”王培生脾气好,对于黄凤英突然闯进来也不生气,反而稀奇地看了顾月淮一眼,他在大队这么久了,自然也认得这个名声不太好的顾家闺女。
黄凤英大着嗓门道:“王主任,公社不是要咱发展宣传农业学大寨的活动?咱大队外头的墙上得画宣传墙画,不用公社派人来了,小顾就能干了!”
“啥?她能干?”王福一副不敢相信的表情,眼神很是怀疑。
王培生倒是眼神微微一亮,端正坐姿道:“哦?仔细说说。”
黄凤英也不卖关子,把昨天的事倒豆子似的全部说了出来,还指着顾月淮手里的彩铅:“不信你们让小顾给你们现场发挥一个,要是技术过关,咱就用,成不?”
王培生沉吟了一瞬,便颔首道:“行!你好好画,要是过关,这活我就交给你,到时候一天给你算二十五个工分,你看咋样?”
第31章 小顾,藏拙了啊
七十年代,谁家劳动力多,工分就挣得多,决算分配也占得多,成为余粮户,年底还能分到余粮钱。而劳动力少的家庭就是缺粮户,分粮少,要交缺粮钱。
而即便是效率最高,总是在前面领跑的壮劳力,一天的工分最多也才十二个。
普通的壮劳力劳动一天是十个工分,妇女和老人则是八个工分,未成年的孩子都叫做“半劳力”,劳动一天也只能得六个工分。
二十五个工分,都算是一个妇女平时出工的三倍了。
顾月淮倒是不骄不躁,说道:“为大队服务是我应该做的。”
王培生一听,脸上神色更好了些,他随手抽出一张信笺纸,翻个面递给顾月淮。
顾月淮也不怯,搬过一把椅子坐下,打开彩铅盒子就在纸上刷刷刷画了起来,依旧画的是人像,也是在场唯一的妇女,黄凤英。
画上的黄凤英干练利落,脸上挂着春光明媚,暖人心脾的笑容,很是感染人心,她怀里还抱着一摞报纸,有种向着朝阳努力前行的积极感。
画末,顾月淮还留下了一句:新生事物春满园,妇女顶起半边天。
标语和画像交相呼应,看着还真有些振奋人心的意味。
黄凤英看的心情激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