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渣的水利大磨坊已经初步建成了,如今只剩下最后调试了,就连试验品的水泥也都已经搞出来了。
李玄恩和墨倾这夫妻俩真不是盖的,不但夫妇俩一头扎进去,还联络了师生故旧,如今在香坛县的研究院已经搞得有模有样了。
接下来就是让这夫妇俩好好带一带几个项目,并且做好交接,因为来年开春之后,这夫妇俩和其他绝大多数人都是要跟他们回京都的。
猫冬是一件非常温暖的事情,对于周明妍来说腻着姬长恒,一天天的也不觉得无聊,更别说还有那么多事情要做,而对于十一月底没了房子的百姓们来说,日子居然过得比以往都要好了。
因为他们从官府哪里拿到了证明,去任何一家旅店住宿都能得到每日十文的补贴,这要是一家子包一个大通铺,那就约等于不花一分钱。
特别是董氏名下的客栈脚店都有那专门给普通百姓的大通铺大炕,每天只要加两文钱,就有热腾腾的火炕取暖,连冬日里准备买皮子做皮袄的钱都能省下了,对于老人和小孩子格外友好。
而那些有房子没有住房补贴的,也还有董廉价的蜂窝煤可以取暖,来年还可以请那些花钱学砌炕手艺的匠人给家里盘个炕。
对于西北这个他们出生成长的家乡,他们自然是觉得哪儿哪儿都好,但冬天也是真的冷,现在有了炕,有了蜂窝煤和配套的炉子,那他们的家乡就更好了。
有了炕之后,暖房种菜也能搞一搞了,炕上孵小鸡也能试一试。
当然周明妍只负责提出设想,实施自然有其他人。
不管什么时代从来不缺聪明人,就在周明妍这边暖房小菜出来没多久,外头市场上居然也小菜出来了,即便只是一点葱蒜。
下头还有人怕这事儿会让周明妍发怒,结果周明妍转头就把暖房种菜的事情写成告示贴到了衙门口。
等到水泥彻底弄出来之后,一开始用来试验的几个水利磨盘也修修整整有了另外的用途。
磨豆子,舂米,磨面,那效果杠杠滴,节省了不知多少人力。
虽然出租这些磨坊的收入并不能和研发水泥和其他东西的消耗相提并论,但确实是缓解了姬长恒和周明妍的一定的经济状况,最起码研究院里一众大佬和他的家属们,再不用另外采买米面。
而真正让两人不再为钱财担忧的好消息是在过年的时候传来的。
为此两人冒雪从罗醮城赶到香坛县,也要围观这个时代烧出的第一桶成品玻璃液。
外面冰天雪地,烧玻璃的房子里热火朝天,刚一进去穿着厚实的姬长恒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