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灵魂,那种刻骨和透彻,像梦呓一样使人惊栗”;萧红“在苦难中与世界彼此相知”,是一个“想要让生命的光线淋漓尽致地射透萧瑟命运的女子”;她入木三分地指出:阮玲玉的自杀,从表象上看是由男人引起,究其内里,在于“自身的精神封闭和心理弱势”:“并不是因为她的性别或是她的生计,而是她的心理生存能力的缺失。正是这种缺失,把她带入了自己很难走出的一种心理生存困境。”而对于诗意的陆小曼,作者深挚而悲婉地写到:“只是因为一种放任,她对爱情一念之间的一种放任,她一辈子都为此在付代价。付了,还不够偿还,可见作为女子的不幸。”她是这样由衷地激赏潘玉良:“风雨磨难中,是一个弱者在坚强和容忍中的坦然和微笑。一种叫执着和坚韧的东西大如珠玉,细如雾霭,流动在她的一生之中。她自强不息的刚性气质霰弹如雹似梨花沐雨一般,供今天的女人们享用。”在这本书里,随时闪现着这样独到而精准的睿智感悟,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品味人生的良苦用心。
古人说,知人论世。这是一种姿态;佛在说,逢苦不忧。这是一种境地。他们都是在对人生说话。我在想,我们品味他人,其实也是在品味我们自己;而我们读解着人生,人生又何尝不在读解着我们。是啊,除了佛,我们谁能比人生更高明?
好在一切都是人生,一切都是日子。我们不可能高明,但我们可以让自己的人生更加聪明。
悲情阮玲玉
阮玲玉:在生存的追问中虚无(1)
只是依靠本色生存的女人,很难形成自己的理性来反观别人的生存经验补充自己。
去承受 “生命之轻”和“生命之重”,终归是包括女人在内的所有人的使命。
阮玲玉虽然在人前骄傲矜持,姿态优美有度,却始终是一个弱势的人。弱势,并不是因为她的性别或是她的生计,而是她的心理生存能力的缺失。正是这种缺失,把她带入了自己很难走出的一种心理生存困境。从表象看,阮玲玉的问题由男人引起。但从问题演绎到放弃生命的逃避,却是由于阮玲玉自身的精神封闭和心理弱势。
这是今年的头一阵秋风,风不紧着吹,一阵一阵却起得急,从院子的树叶上过时,便刷刷如同来了阵雨,带给我一些陈旧的感想。这感想随风掠过,又随即醒转到现实,通向往日的小径被陈年落叶覆盖了一般。
我便有些苦恼。在这个时候,激情与幻想是泅渡的应急手段。这种泅渡用可感的东西来形容,就像寺檐上风铃未动,飞鸟却持续飞临。我需要这种激情来感同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