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没听过?〃最感兴趣的倒是十六阿哥。
〃不错!〃这〃年头〃,哪个京城里的傻冒听到过后世大名鼎鼎的苏州评弹呀!
〃来来来,四娘,给四贝勒、十三阿哥和十六阿哥见礼。呵呵,若他们一满意,说不定就能资助咱们开一家彩绣铺子、赚几个胭脂粉钱。〃
〃据说〃会出资的几个人哭笑不得:见过更不要脸的女子没?!刚拿了一大笔赏,又找了别人再来敲竹杠?
〃行了,桑玛,〃十三阿哥扫了四娘一眼,〃你再掰下去,酒菜全凉了,你的银钱美梦也要凉了。〃
〃好好!〃桑玛又换上一副令人有作呕欲望的谄媚老鸨面孔,〃唱得不好由桑玛倒贴就是!〃
嘿嘿,贪财,贪财!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高楼饮美酒,几家漂流在外头……〃
桑玛因为听过这首小调,只是歌词略有不同:那时唱的是颠沛流离的凄楚景象,与宋时的金兵、元时的蒙兵、明末的清兵南下时的情景大体相同。
可如今由纤细婉约的四娘清唱了来,却换成无限的……闺怨?
一曲完了,几个〃大人〃都拍掌。'1'
〃这苏州的小调就是美,哪怕不懂唱词,光听姑娘的婉转嗓音也值了!〃十三阿哥两眼发亮,说不清是对曲子感兴趣,还是对人感兴趣。
这四娘的五官并不十分出色,但细致的眉眼、白皙的肌肤,与一身的柔婉气质相得益彰,活脱脱就是歌儿中那个凭窗轻唱的姑娘。
桑玛在一边〃伺候〃着,解说歌词、提点唱腔与方言的不同之处看上去是礼貌,其实因为她笃信人人生而平等;当别人在表演的时候应当静心倾听才是尊重,如果她若无其事地在那里吃吃喝喝,自己首先受不了。
〃几家欢乐几家愁……〃十六阿哥是个从小就喜爱音乐戏曲的人,对这种小调自然非常热衷,〃还有其他词儿吗?〃
〃还有的,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候,可以填上不同的词,但这曲调据说传了能有上千年。〃
四娘垂目低声回话,随手弹着琵琶,竟连续唱了四套词来,让人叫奇。她口音里带着软软的苏州腔,如歌。因为可从没有在一堆来头老大的皇子面前表演的经历,态度极是谨慎恭敬,却也不算畏缩。
〃吴歌、吴戏啊……四阿哥,这回皇阿玛巡幸塞外,要不要?〃
〃诶,那是做正经事,又不是玩乐。你还没分府,若是带了什么眷属去、岂不是落了人话柄!〃
本来还想找兄长帮忙的,结果被直接弹回!十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