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
玻璃行上回碰到个棘手问题,因为订货的太多了,尤其是上次皇宫里一下就订购了大小上千面各式镜子和数百套精制玻璃器皿。再加上开封城里官僚贵族又多,纷纷来定购,照这样排下去,这两个月普通的平民百姓根本没机会买上。按什么先来后到的顺序是不行的,这毕竟还是在专制社会里呢,除非你不想要脑袋了。
我灵机一动,马上对外宣布,我下面的玻璃作坊专门有一处是烧制高级制品的,配备了最好的窑工和最优秀的烧制师傅,按照最严格的程序制作。这样一来,王公贵族官僚们就在这个号称为“官窑”的作坊按资论辈排下去,他们也不会去和那些在所谓的“平民窑”里采购的人争抢了。
当然,“官窑”里制作出来的品质最好的,由我亲自设计监制的两套玻璃酒具,直接送往云阳伯咱岳父家里以及樊楼秦依依居处。岳父大人那里是我自己去送的,他的高兴就不用提了。
秦依依那里是着江越跑了一趟,回来后带了秦依依回赠的一盒自制的香酥点心。这小伙子还不绝口地称赞那小丫鬟翡翠漂亮善良,待人热忱,看他的神色,似乎有些问题。
三天前尽心写好的奏折已经上呈给了皇帝,里面不仅说得更加详细,还举了几个编造的所谓他国例子,显得有点说服力嘛。黄帝派了个胖胖的脸上笑眯眯的内侍总管出来,夸奖了我几句,并赐两匹紫罗。
唔,这小皇帝可真够节约的,反正咱也不图您的东西,意思意思就行。那内侍总管姓汤,我赶忙抓紧机会大说好话,说得那总管脸上笑得更灿烂了。
现在端木氏各商行运作得极好,绝对可以说是财运亨通,说不定,那个财神戒指还真的起了作用了。嘿嘿,忽然想到了那位财神菩萨,也不知道那家伙还是不是老呆在那座大殿内,想着都无聊透顶。
从最开始的建立和修改,发展到如今,各方面的制度都已经妥善完备起来,我要亲历亲为的事情倒是不多。就如说新玻璃制品的开发,原本是我描画出各式图样,然后和工人们一起商量着解决。而现在根本不需要我过问,只需看看送来的样品就成。
记得有句话说得好,智慧就在劳动人民的脑袋里,就看你怎么去发掘。照此原则,我鼓励工人们动脑筋想新点子,凡是想出来的新东西一旦被采用,立刻就是现金奖励。每周各店面和作坊进行工作态度和生产质量的评比活动,落后者鼓励,优秀者奖励,还被文书记录在档,作为今后提升的依据。然后分玻璃行和煤火行,每个月也要举行一次全行业范围的评选活动,照样进行奖励和记录备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