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时他也曾出于好玩和几个同学在学校后面的一块空地上开荒种菜。当年的西亭城,好像也就是一座村庄,一座大村庄。这座大村庄在八十年代中叶以后也快速地变成了一座灰蒙蒙的水泥城,但在八十年代初,它给万志萍的印象特别幽静、清新,空气新鲜,阳光明媚。老街的风貌也给万志萍一种新奇感,石桥,古塔,长在石缝里的老石榴树等,这些以前常在水墨画里看见,简直不像是真的。镇上的楼房只有两三处,而且都是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建的,式样却比万志萍在八十年代中后期甚至在九十年代初期看到的还好。而且,那些只有四层楼高的“洋房”,全都掩映在又高又大的杉木树、香樟树中,周围有冬青,楼间有花草。林越的家就在其中一处。林越的爸爸是一家五十年代末落户郊区的市属大厂的工程师,他们全家于一九六二年搬迁下来,当时林越还未上学。八十年代后期曾有政策说,当年下放的企事业干部可以要求返回市区,不过林越的父母对此未作考虑,因为他们在郊区住惯了,而且当时郊区住房宽敞。林越家在搬下来前只有一间房,在郊区有两间房,煤卫独用。他们家楼前二三十米外就是田野,站在三楼的阳台上,目光穿过杉树枝能望见两条清粼粼的河流。两间房都向阳,带阳台的叫“小房间”,林越和他姐姐住。
万志萍下来看林越,林越有时还给她借一辆自行车,带她去乡下兜风。不要说乡村常见的牛呀羊啊等对万志萍来说很稀罕,更不要说路边草丛里跳跃的蚱蜢、鸣叫的蟋蟀,是多么吸引她的注意,就是麻雀这种普通的鸟儿,万志萍在市区都还没有见过,而在乡下它们就近在咫尺,对她来说也就像是珍禽异鸟。有时林越带万志萍深入田间,走到村庄边看农民的房子。一次,他们在竹林里,头顶上千万片竹叶在风中齐鸣,百鸟啁啾,而这样的天籁之音,在竹林外却几乎听不见。不过万志萍多数时候并不喜欢乱跑,他们的行动一般离马路不远。他们把车停在路边,有时在桥上看下面的流水,有时下去坐在河边的草地上。在周围没人的时候他们就拥抱接吻。这是多么美好啊。
万志萍是学历史的,到郊区后当了一名中学老师。由于她是主动要求从市区下来的,便被分配到最好的西亭一中。学校给了她宿舍,比大学条件好多了,两人一间。和她同室的是一位前年毕业的数学老师,叫吴文琪,她家在下面一个镇上。吴文琪比万志萍大好多岁,已结婚有子,她一般隔天回家。吴文琪不在的晚上,万志萍一个人住一间宿舍,这种感觉还前所未有。万志萍在大学住的寝室最少有六人,在家里,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