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分数垫底,但也得了七十多分。小春一骑绝尘,得了一百六十多分,以下依次为陈中、林越、小徐。
陈中看一下表,对一边陪着的女经理说再打一局。这一局万志萍得了九十多分。林越成绩也有进步,一百四十多分,排名上升一位。小春破了她个人的纪录,一百八十多分,高居榜首。陈中一百四十分,小徐一百三十多分。
对你始终如一 12(3)
打完这局歇手。女士上洗手间。陈中问几位男士:“去哪儿吃夜宵?”柳扬等说:“就在这儿吧。”陈中摇头说:“换个地方。”大家就说随便。陈中想了下,说去“张生记”。
等齐几位女士,一行人就离开远方大酒店,又上车出发去张生记吃夜宵。几辆车一会儿工夫就开出西亭地界,驶上了通往市区的大道。
在一九九五年,广州吃夜宵的习惯在本地也很盛行。当时在应酬场上,人们对吃的重视态度达到了空前的程度。反映在“老板”这部分人身上,有两种倾向。一是对待吃有显而易见的虚荣心,也就是特别讲排场,讲档次,讲在什么地方吃,吃什么,而且往往贵的、流行的就是好的。如起初流行吃甲鱼,于是到饭店不点甲鱼就好像没档次,那时甲鱼很贵,两三百块一斤。后来许多地方一窝蜂养甲鱼,价格贱了,人们开始用怀疑的、嫌弃的眼光看待它。于是流行吃澳大利亚龙虾、象鼻蚌、鲍鱼、鱼翅等。某种吃法也会成为一种时尚,极端的如喝葡萄酒,有一阵子,再好的法国葡萄酒,几百元几千元一瓶的,人人都要往酒杯里加几颗甚至不管是从哪里弄来的话梅,好像不这样做就很“巴”。第二个倾向,是把吃作为人际交往中的一个主要方式和内容,许多人每天坐在酒店的时间,远远超过坐在办公室的时间,甚至也超过睡觉的时间,这些都是大忙人,吃饭喝酒对他们来说同时也是工作和消遣。那时还没有流行体检,许多人还不知道这种生活方式有何危害性。
那晚,已过十二点,柳扬他们的四辆车,在夜幕下兴冲冲地驶向几十公里外的市区,去找一家名店吃夜宵。而到了张生记,老鸭汤是必不可少的。
对你始终如一 第三部分
对你始终如一 13(1)
陈中当了副区长后,宗庆国做东请吃饭。小徐在学校通知万志萍时,万志萍犹豫了一下,说:〃我们不去了,上两次已经很不好意思,再说我们和宗庆国也不熟的。〃小徐说:〃还不熟啊,都几次了。再说宗庆国特地关照要请你们,他说他给陈区长打电话时,陈区长也是这么说的,还说要和你打乒乓球。〃万志萍不由得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