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一万五千元。第三样是两把配茶几的红木圈椅,八千元。林越最喜欢这后一样,把它们摆在宽敞的书房里,真是显得又气派又典雅。以致那一阵他还经常站在书房门口观赏它们,一次次地坐在上面。红木圈椅那种细密的材质、清晰的纹理、深沉的色调、古典的样式和精美的雕刻,真是可以说令他爱不释手。
家具摆好了,窗帘装上了,几幅字画也挂上了墙,可以如期于元旦前乔迁了。
一天晚上,林越和万志萍两人都有事。万志萍告诉林越她在区里开会,会后城南镇党委书记金芳芳要请他们吃饭。
林越每次听到金芳芳的名字就总是忍不住要笑,因为他听过这个金芳芳的几次讲话,金书记在讲话中,对区领导的称呼,别具一格地有常委和非常委之区别,如对常委她概不称姓,区委书记叫汪国良,她称〃国良书记〃,区长叫董其兴,她称其兴区长,陈中被她叫成了〃一中区长〃。而分管教育卫生的何慧纯不是常委,她就称何区长。
不知金书记的这种区分有何来历。应该说在中共的历史上,过去从未有过这种称呼的传统,如对周恩来,叫〃恩来总理〃是不可思议的;叫〃泽东主席〃更是闻所未闻。免姓的称呼在习俗中是一种昵称,一般只有领导、长辈对下级、晚辈,或配偶之间才会这么称呼,如毛泽东、邓颖超会喊周恩来〃恩来〃。晚辈对前辈、下级对上级这么称呼,实在不合礼仪习俗,昵称后面再加上职务,更是不伦不类。过去对邓小平,全国人民出于爱戴之心,称他为〃小平〃或〃小平同志〃,但也没有称〃小平总理〃的。
当然,这说的是传统和习俗,它们并不是不可改变的。金芳芳也许也不是首创者,但在西亭她肯定是使用这种称呼的第一人。的确,在她的影响下,这种对区委领导的新称呼,很快就在西亭流行开来。过去一般的基层干部对上级领导往往只知其姓,不闻其名,如对汪国良书记就叫〃汪书记〃,对董其兴区长就叫〃董区长〃;向别人打听某位领导叫什么,就问,这位领导姓什么?现在不行了,如果你是西亭电视台或西亭报的记者,不知道本区领导的名字,就去采访一个会的话,讲话的人提到谁,你都不知道是哪位领导。不仅如此,这种称呼也流行到了乡镇一级,现在你到乡镇去开会,不了解当地领导的名字,也不得要领。如今,金芳芳在西亭也都人称〃芳芳书记〃,可谓芳名远扬,有点享受到区委常委的待遇了。
那天晚上,万志萍和她的上司〃家华局长〃等人就去了城南镇,而林越也有一个活动,去参加他过去在党校时的几个老同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