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桩接着一桩重现,先是百姓哄抢,粮价飞涨,到了次年,天气更加恶劣,大旱加上虫害蝗灾,许多百姓颗粒无收,只能靠着存粮度日,等到存粮也吃完,又买不起粮食的时候,真正的乱世才会开始。
傅湉深深的叹了一口气,提笔给李庆年回信,让他暂时先关门,最好回去休息一阵,避开抢粮的这阵热潮。
就算他们有粮,也愿意救济百姓,也不能这个时候拿出来。现在旱灾不过初露端倪,田地也刚刚收割完不久,许多人家中都有充足的存粮,现在来买粮,不过是出于害怕想多囤一点,大部分并不是真正的缺粮的人,他们没必要现在就将自己的囤粮散出去。
李庆年收到他的回信,觉得也有道理,便跟几个熟悉的掌柜通了个气,给铺子管事们放了假,铺子一关回了四方镇准备过年。
暖和的十一月过去之后,到了十二月里,才终于有了一丝冬天的气息,只是这寒冷的天气依旧吹不散众人心中的躁动,大部分人都在对明年的担忧之中迎来的新年。
平楚五年的新年,莫名增添了许多紧张的气氛,平民百姓家中甚至连多一点米粮都不敢吃,省下来小心翼翼的藏在自家的地窖之中。
皇宫今年也少见的没有饮宴,宫中虽然没有特意缩减用度,但是一些不必要的饮宴也都取消,从宫中传来的讯息让庆阳城的世家们嗅到了不同寻常的气息,也跟着节俭起来。
平楚五年的春天来的格外的早,庆阳城整个冬天只下了两场雪,雪不大,落在屋顶上、地上甚至来不及堆积起来就融化了,等入了二月,天气便热了起来。
去年异常炎热的天气延续到了今年,还有变本加厉的之势。
但该做的事情还是要做,开春之后,百姓们开垦田地,孕育秧苗,等到灌溉时才发现沣水的水位又下降不少。
从南边传回来的消息,天气愈发炎热,从开了春后,就没有下过一场雨。
傅湉神色严肃,去信让李庆年帮忙推广新的稻种,不需要百姓们花钱买,只需要用等量的粮食来交换就可以。
兴东郡跟南明郡的百姓大多知道傅家米铺,这个时候傅家米铺一直以来积攒的好名声就起了作用。李庆年派人将育出来的秧苗摆在米铺供百姓观看,有不少百姓闻询而来,有人犹豫不决的,就换个一斗回去自己试着育秧。待发现育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